[2005-08-22] 輸港淡水魚 5類含「孔雀石綠」放大圖片
內地扣查出口水產品,導致本港淡水魚檔生意大跌三成。 劉國權 攝
【本報訊】(記者 林賽香)「致癌魚」事件擴大至淡水魚。政府化驗結果顯示,逾三成半內地淡水魚樣本、共5個種類含「孔雀石綠」。當局呼籲市民選食本地淡水魚較安全,不過暫時不會禁制內地水產進口,但內地部門已即時扣查全線輸港的鹹、淡水水產。來貨滯留內地,本港即時鬧「水產荒」,供應應聲銳減5成以上,售價暴升,存貨僅夠1、2天供應。當局預料今天供應較為紓緩,但事件仍會持續一段日子。
此外,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書長陳育德、食環署署長梁永立今天將出發往北京,與內地部門商討加強通報機制。
三成半淡水魚含毒
政府昨日公佈日前抽查市面的本地及內地進口淡水魚結果,顯示本地淡水魚並沒使用孔雀石綠,但19個內地淡水魚樣本中,有7個樣本含孔雀石綠,涉及的種類包括常吃的大魚、鯇魚、桂花魚、鯽魚、鯉魚;62個鰻魚樣本當中,近九成即55個樣本含孔雀石綠(見表)。
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日形容:「我們看大部分(內地淡水魚)無問題,只有少數有事。」他認為,市民若有疑慮,應少食為妙,要進食也應選食本港淡水魚。魚販亦應標籤來源地,以示識別。
延遲公布惹質疑
他又透露,政府獲得初步結果後,即於8月20日通知內地當局,並獲悉內地會即時增加抽查輸港水產,確保全部來港水產不含孔雀石綠。他說:「安全點,供應就會少一點,但最緊要係安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昨日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政府仍無意禁止內地海產輸港,相信是「唔想內地唔高興」。至於遲至昨日才正式公佈結果,郭家麒認為政府遲疑不決的做法會影響市民的知情權,打擊政府威信。
雖然內地輸港淡水魚被驗出含孔雀石綠,但周一嶽認為,沒有禁輸的必要。因為淡水魚含孔雀石綠不及鰻魚普遍,情況較輕微,而且淡水魚所含的孔雀石綠濃度亦較鰻魚低,因此當局不能一刀切禁制所有海產入口,而應是加強抽檢市面淡水魚。他說:「我們沒有禁制內地海產來港,但會確保進口海產不會有害市民。」
港府暫無意禁輸入
至昨日下午,海魚、海蝦及蟹陸續恢復供港,但淡水魚及養殖蝦仍被扣留。本地魚戶透露,今天的鹹水魚類供應將略為增加,但淡水魚供應仍會有阻滯,他說:「內地淡水魚佔市面出售的魚類7、8成,現在唯有靠本地存貨,和本地魚戶供應。」然而,香港出產的淡水魚以烏頭為主,其他種類較少,魚苗又要一段時間才能長成,他相信本港地存貨只夠應付1、2天需求。
周一嶽承認,基於風險管理的緣故,水產入口檢驗制度較進口肉類寬鬆,現時水產進口也不用衛生證明,故今次官員北上將討論如何加強該制度,並商議內地出現衛生事故的時候,即使與香港無關,也要通知香港,以便及時作出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