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23] 港府三招堵食安漏洞

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林賽香)自內地淡水魚驗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綠」後,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首次開腔承認,政府處理食物安全的機制被動。為阻止有問題水產流入本港並強化溝通機制,他今天親自出馬,將往北京與有關官員商議加強合作。另外,當局拋出3招建議,包括設立中央活魚批發市場、標籤水產產地,以及派專家常駐駐京辦、廣東辦公室,供業界討論。但這些建議卻被漁民批評是一廂情願,真正落實難度大,顯示官商存很大的分歧。

設中央活魚批發市場

 周一嶽今早北上,與內地有關官員商討深化香港與內地的食物安全的合作事宜。昨日他在電台節目中承認,目前處理食物安全的機制相當被動,往往出問題時都不能即時獲知會,但他亦認為要全國省市知會香港有一定難度。他說:「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省市有甚麼,都要立即讓本港知道,因為他們亦要通知其他人、附近的省市,但起碼廣東深圳,這些地方會有一些直接的程序、定期會議,起碼知道有甚麼風險。」

 當局已派員到北京了解內地養漁業情況,因為港府過去不易掌握產地來源的運作。

增專家駐京粵掌握情況

 短期措施方面,當局考慮3個方案。周一嶽表示,昨日有20噸已獲證明不含「孔雀石綠」的淡水魚從內地入口,是平日貨量的4成。以後內地淡水魚也必須附有證明書才准許進口。長遠而言,正構思成立活魚標籤制度,在魚身加上標籤,確保市民知悉是否含有「孔雀石綠」以及產地。

 同時,政府亦構思所有活魚日後在批發市場交收,由政府在批發市場抽樣化驗訂出註冊養殖場,由這些養殖場運送活魚來港,並計劃加強了解供港新鮮食物的問題,希望日後在駐京辦、廣東方面香港政府的辦公室可增加專家,讓港府與當地政府有更較密切的溝通,了解他們在農業、漁業方面的做法,如果有任何內部的措施,可以盡快掌握。

推證明書制雙檢驗

 兩地部門將加強供港水產檢疫,周一嶽認為,日後淡水魚供應受內地安全情況影響,他說:「他們如果覺得安心,抽檢輸港的魚類沒有『孔雀石綠』的話,當然會盡快增加數量。」他承諾,證明書制度推出後,港府亦會再檢驗,直至衛生證明書沒有問題。

 周一嶽表示,現時當局的化驗能力是有限的,許多工作需要按部就班,逐一改善。根據專家的分析,現時淡水魚使用「孔雀石綠」的風險較大,故現階段當局將水產當作高危的食品來處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