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5] 運動鬆弛神經可紓痛症放大圖片
同受脊骨痛的龔先生(左)和陳小姐指出,最好治療痛症的方法是面對它。
【本報訊】(記者 林賽香)「痛」是神經系統發出的一種訊息,看不見也摸不著,傷口、發炎等患處固然是無數痛楚的源頭;不可忽略的是,本港8,000人次的痛症診所求診者當中,大部分人在不知病因的情況下,無止境地面對痛楚,最年輕患者僅18歲。不過,醫學界相信,心理、壓力和社會因素對痛症舉足輕重,建議患者透過運動、社交生活鬆弛神經減輕痛楚。
4診所年收2000新症
當痛症持續3個月以上,藥物治療又不太見效時,醫學界便會將此斷為長期痛症。早年的一項調查指出,本港約1成人曾持續經歷3個月以上的痛症,醫管局因應這趨勢,在港、九成立4個痛症診所,每年合共收2,000宗新症,連同舊症的求診共8,000人次。伊利沙伯醫院麻醉科高級醫生黃河山指出,痛症診所處理的病例中,46%是肌肉筋體痛、27%是神經痛,其次是頭痛、關節痛和腰背痛,患者由18至80歲。
痛症的病因至今仍是謎,痛症診所約三分之一病人曾遇工傷,糖尿患者、三叉神經痛和術後患者較易患此症,但仍有大批人不知出現痛症的原因,就連X光、磁力共振等高科技也找不到原因。黃河山指出,這些儀器只能檢查到患者的身體結構是否出問題,但有時痛症是由功能、神經出毛病引致,難以查出病因或消除痛感,只能以心理治療減輕痛苦感覺;可以肯定的是病因多數是良性的,不會惡化。
輕鬆運動對病情有助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麻醉科部門主管曾煥彬指出,此症令病人束手無策,5成心灰意淡之下唯有向中醫求診,針灸、拔罐、推拿、臥熱床等療法均嘗試過,其功效僅短暫,成效與服用止痛藥、注射麻醉藥相若。亦有部分人嘗試過推拿後反而弄巧反拙,拉傷了筋骨。他建議,市民遇有3個月以上的痛症,可向一般家庭醫生查詢,有需要時轉介至專科門診治療。
許多患者對痛症有許多謬誤,常以為休息能治療肌肉痛,整天臥在床上。曾煥彬指出,筋骨長期處於低運動量會令機能退化,反而加重病情,所以患者最多只能休息1周,之後便要逐步增加運動。輕鬆的運動,例如游泳、伸展運動對病情的幫助相當大。
藥物治療只能短暫控制痛楚,心理和壓力治療才是長期控制病情的良方,痛症診所的治療除藥物、物理治療、介入性治療,還有心理、精神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