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人物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0-19] 與指揮大師談「情」說「愛」

放大圖片

——艾度.迪華特

文:曾家輝

 樂曲開始奏起,樂聲如泣如訴,如歡如笑,令人驚訝、愉悅、憤怒、感慨,記者完全被樂章感動。

 當完成訪問從去年開始出任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總監兼總指揮艾度.迪華特(Edo de Waart)後,同事們就很興奮地表示迪華特非常有名,很有「江湖地位」,然而,我的感覺他完全不像指揮界的大人物,只因迪華特的隨和不是那麼「大人物」。

多個大城的指揮大師

 在訪問前,香港管弦樂團的公關給了很多很多有關迪華特的本地及海外訪問稿,以及他的背景資料--迪華特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21歲就擔任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的雙簧管副首席,兩年後於紐約米賽普樂斯指揮大賽中奪魁,獲伯恩斯坦聘為紐約管弦樂團助理指揮,曾為阿姆斯特丹音樂廳樂團、鹿特丹管弦樂團、三藩市交響樂團、明尼蘇達樂團、荷蘭電台管弦樂團及悉尼交響樂團工作……

 香港演藝學院在今年的畢業典禮中,頒了榮譽院士給艾度.迪華特,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有傑出成就;還有澳洲政府頒了一個澳洲勳章給他,表揚他成功將悉尼交響樂團提升至世界級地位。

享受香港點心

 如果是迪華特的親人,當然不會擔心迪華特的才華及能力,只是怕他又要到哪裡工作。當決定來香港工作及居住時,迪華特說妻子也十分興奮。

 「大概因為性格使然,妻子是唱歌的,又對不同文化很興趣,也十分嚮往來港。」不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只要看看迪華特的履歷,便知他曾在阿姆斯特丹、鹿特丹、三藩市、悉尼等城市工作。

 沒有家人的支持,再有才情,也是孑然一身,孤自上路,只可以說會習慣孤獨,但並不代表喜歡孤獨。

 五歲還不到的女兒和兒子只要有父母在一起,是在荷蘭、美國,或香港也好,都是快樂的。「現在他們都在香港的國際學校讀書,還學習普通話,到香港生活,他們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雖然迪華特表示普通話很難說,但他是唯一一個外國人能正確地讀出記者的中文姓氏。

 迪華特和家人也很享受香港的生活,訪問前就曾和朋友到國際金融中心的酒樓吃點心。「那裡的點心很好吃,但也很昂貴,幸好是朋友付錢的。」迪華特笑說。

不一定女承父業

 說起家人,迪華特就停不了。「我的女兒很喜歡唱歌,現在也有學拉小提琴,不過因為手太細,所以還未可以學彈琴。」

 父親是指揮大師,子女多少也有些因子遺傳吧,但父親不知是否願意讓女兒投身音樂界,來一個父職女繼?

 「只要孩子喜歡,他們做甚麼也可以,但他們現在還小,將來是怎樣也要看他們自己了,做音樂家也好,踢足球也好,都沒有所謂。」但他也希望孩子明白音樂是一條不易走的路。如果可以父女同台演出又如何?「沒有問題。」

留港大計未言休

 不過,迪華特並不是來港工作一兩年,也不是有演出工作才來港,他計劃留港工作約十年,因為他早已定下目標。

 「香港管弦樂團是一個很不錯的樂團,很有潛質,很有紀律,當然也有改進的地方,希望可以將它的水平進一步提升。」

 今年九月迪華特指揮李察.史特勞斯的《深宮情仇》(Elektra),明年又有一連串為莫扎特的250歲冥壽的音樂會……迪華特不但要推高港樂的地位水平,還要擴闊樂團的觀眾層面。他就是如此的一個有決心的人,說有野心也不為過吧。

 當問他會不會在幾年後,到中國某城市居住及工作時,他立即回應:「如果我還年輕,或者會選擇到中國工作,但你看看,我現在已經六十多歲,再過幾年才去中國的話,體力未必可以支持到。」不過,他表示自己也曾到內地工作過,雖然沒有留下來,但也很享受在內地工作的時光。

 問迪華特可有想過退休,他說還未到時候,或者到七十五歲才提吧。他才來了香港一年左右,十年大計才開始,心願未了,未能言休。「退休後,或者會回到美國,住在自己的房子,這才算是定下來吧。」

—非典型荷蘭人風度—

 李歐梵曾在《亞洲週刊》一篇文章中形容迪華特:「並不氣勢凌人……他的台風也毫不『露骨』,有一種典型荷蘭人的風度……看迪華特的指揮風範往往不自覺地想起另一位荷蘭指揮家海汀克」。

 荷蘭以社會風氣寬容開放著稱,大家又會將荷蘭和鬱金香、風車、木鞋、乳酪等聯繫一起。荷蘭對性交易、同性婚姻、安樂死等爭議問題持開放態度。荷蘭也出了不少名畫家,如倫勃朗、梵高等,也出了有名哲學家,如伊拉斯謨和斯賓諾莎,笛卡兒的主要著作也完成於此。但遺憾我只認識一位荷蘭指揮家。

 但到目前為止,還是覺得迪華特不是那麼「荷蘭」,反而較為「美國」,大概因為他留在美國的時間比在荷蘭更長吧。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