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0-31] 勿忘通縮之猛

■陳家駒 公開大學管理及商業學院導師

 經濟學家貝克南獲提名,接替格老出任下屆聯儲局主席一職,外間普遍認為貝氏在訂立「通脹目標導向」(inflation targeting)有較為明確的立場,而且對於通脹抱持較溫和的態度,這與其他聯儲局官員的看法有出入,故被喻為屬「鴿派」人物。消息在10月24日晚上美國的股票和債券市場上反映。貝氏在任聯儲局理事期間,曾於2002年11月21日向全國經濟家學會以《通縮:確保它不在我們這裡發生》為題演說,認為美國受通縮威脅很低,而且聯儲局和經濟政策官員會有充分的先採行動應付通縮壓力;但是,貝氏同時警告持續的通縮將對現代經濟有具大破壞力,因此應該「極力制止」(strongly resisted)。

 通縮之猛猛於虎,日本經濟就深受持續通縮所蹂躪。過往中央銀行都關心應付通脹而不是通縮問題,有政策性的困局(policy asymmetry),低估通縮所伴隨的風險,或未能阻遏其蔓延。貨幣政策在「通脹目標導向」下的相應措施,包括影響貨幣供應及利率,都旨在控制通脹幅度。西方國家通常以百分之一至三來訂定的通脹目標,估計貝克南也會實施一個維持通脹目標在1%至2多之間為操作規範。

兩次通縮令香港經濟受損

 香港經歷了連翻外來震盪,其中兩次造成了負增長,分別是九八年至九九年初,以及○一年到○三年,後者通縮步伐加快。若果以消費物價指數衡量,香港過去的通縮主要來自房屋、食品、衣著鞋履、耐用品等,其中租金下調構成百分之五十通縮,遠遠拋離其他來源。外來震盪傳播到實體經濟,透過產品及生產要素市場進行自我調節,後者包含了勞動市場。在資產市場內,房地產及金融資產價格亦出現大幅度下調,財富效應擴大了通縮幅度,使私人消費開支減少了一半以上。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變壞,壓止授貸和削減了私人投資。

 導致通縮的原因,一般理解為除了總體需求不足外,通常還有金融體系的結構性問題、產品或勞動市場的「價格剛性」、大幅外債、外來震盪、不恰當政策等。研究也發現一些周期性及其他因素,才是導致當年香港通縮的主要原因——包括失業、信貸收縮、過高的名義實效匯率等。

對付通縮的手段

 對付通縮,克魯明教授曾說須以貨幣政策之先採手段,但貨幣措施的選擇則相對有限。既然通縮是一種由貨幣現象引發起的問題,香港能否有其他政策選擇,我們或未可知。例如(一)針對價格預期,令市場感到縱使身處通縮,仍預期通脹快將來臨;(二)把政府的財政赤字「貨幣化」(monetarization);甚至(三)重訂匯率管理制度?可惜,若果利率已貼近零水平時,或已經出現「資金流陷阱」(liquidity trap),或甚至銀行系統敲起警號,貨幣措施往往一籌莫展。對香港而言,在貨幣發行局的匯率安排下,亦局限了貨幣政策的作用。在這些情況,須配以財政措施例如增加公共開支。過去香港的通縮體現了價格調整現象,包含了結構性及周期的因素。如果要緩和通縮帶來的調整過程,我們還須從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裡著手,避免出現過大波幅,並在公共開支上有清晰適當的政策配合。

 香港也接近六年的破天荒的持續性通縮終在2003年底結束,對經濟的嚴重摧毀力,我們不願再見到。而貝南克的演講,值得我們警惕。 (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