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14] 港龍躉下月上京滬餐桌

放大圖片

 郭家麒(左)黃容根(中)與李華明(右)昨日到魚場參觀。

 【本報訊】(記者 潘頌禧)香港與內地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直接令本地養魚業受惠,專門養殖龍躉的淡水魚場將於下月先響頭炮,向北京及上海等大城市出售鮮活龍躉,外銷價錢較本地市場高出一至兩成。將是首間以零關稅打入內地市場的一間魚場,更已準備3萬斤龍躉「應戰」。有立法會議員促請當局,鼓勵本地魚戶增加生產,挽回市民吃魚信心。

 位於米埔的楊氏水產有限公司佔地50萬平方米,主要養殖烏頭、石斑及龍躉。魚場負責人楊瑞良昨日稱,自從兩地簽署CEPA後,遂積極部署進軍內地,今年8月曾到上海的展銷會宣傳,預計下月底將有首批本地養殖的龍躉賣到北京及上海。他指出,魚場早已準備3萬斤龍躉「應戰」,售價會較本港貴近一至兩成,惟實際出貨量及價格,則要視乎內地的需求。

魚業界盼當局予扶持

 立法會食物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昨日聯同副主席黃容根及郭家麒到其魚場巡視,他表示,本地魚業的質素及經濟效益不俗,他說:「如果市民對內地淡水魚沒有信心,政府可以鼓勵本地魚場,增加不同魚類的產量。」黃容根則說,本地優質魚場計劃會於月尾推出,促請當局多作宣傳,挽回市民食魚信心,並期望3年內有六至七成魚場參與計劃。

 三名立法會議員又參與位於大棠的有機農場,農場負責人梁新發表示,開業以來每月平均蝕本萬多元,漁護署每年的品質驗證費用高達15,000元,間接增加成本,坦言「有機這行是一種長期鬥爭。」李華明則希望,政府能扶持有機農業,例如減免驗證費用或給予資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