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16] 重建共識政治 策發會任重道遠
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日宣布,委任153位來自專業人士、學者、商界、政界、勞工、傳媒等界別的人士,加入擴大後的策略發展委員會。這個被曾特首稱為改善施政「最重要諮詢組織」的策發會,廣納不同背景的精英才俊,在關係社會發展重大課題的政策形成前,與政府一起展開討論,集思廣益,有利於提高政策制定的質素,增加政府重大施政的社會認受性和支持度。曾特首強調策發會將研究普選路線圖,將政改方案與普選爭拗分開處理,既顯示政府積極回應社會的訴求,讓市民進一步看到政府推進民主的誠意,也有利於緩解政改的爭論,爭取更多人對政改方案的支持。
回歸以後,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有的一些社會共識出現剝落的情況,如政府積極不干預的經濟政策一再受到質疑,是否應該重新發展製造業的問題不斷被要求重新檢討,現行的社會福利政策備受爭議,至於政制發展更成為時下社會爭論的重大議題,等等。政府若不就這些重大問題進行梳理探討,尋求共識,難以就事關香港長遠發展的事宜作出謀劃和決策。擴大後的策發會正好扮演了這一角色。
對於策發會的組成,輿論的關注點較多地放在政治層面,尤其是「民主派」人士獲委任的人選及數量。其實,策發會成員的最大特色,是中間大,兩頭小。曾特首委任大量政治色彩不太鮮明的中間人士,既有利於避免策發會變成立法會以外的另一個政治爭拗場所,也方便得到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需要的建設性意見。政府應該堅持策發會中間大的特色和功能,並加強策發會與政府重大決策之間的緊密聯繫。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政府政策的理性成份和功效,而且有利於爭取在中產精英階層形成一個穩定支持政府的重要力量。
在政改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焦點的時候,曾特首有關普選路線圖將成為策發會重要議題的言論,自然格外引人注意。本來,政改方案與普選時間表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前者是涉及07/08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需要盡快解決;普選時間表則事關政制發展的長遠規劃,可以從長計議。然而,部分「民主派」議員卻硬是將兩者綁在一起,有些人甚至寧願原地踏步也不接受推進民主的政改方案。這至少不是一種理智的態度。曾特首明確表示策發會將研究普選路線圖,有利於市民了解政改方案與普選路線圖之間的區別,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解決,避免因有人將二者混為一談而增加社會上對政改方案的反對聲音。
當然,也要看到,普選路線圖對全體市民和整個香港都有重大影響,切不可草率從事,急於求成。正如曾特首所說,當我們連一些簡單的法律修訂都會在立法會反覆討論,為什麼對事關重大的政治體制可以粗枝大葉地處理?討論普選路線圖,不僅需要研究如何培養足夠高素質的政治人才,還有一系列重大的問題需要釐清和解決,包括:政制達致最終普選時,如何有效地確保「兼顧社會各階層利益」及「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這兩大原則;在達致最終普選前,立法會功能界別應當如何演變;達致最終普選時,立法會應如何組成及運作,等等。顯然,諸多重大問題需要較長時間深入討論,尋求共識。因此,寄望普選路線圖的討論很快就有結論,是不現實的。(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