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視野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17] 地區激烈競爭的必殺技 如何營造國際品牌?

放大圖片

文:曾家輝

 建立品牌(brand building)愈來愈受各界注重,紛紛探索它的好處。品牌的巧妙功能在於透過改變消費者行為,為個人、公司,甚至國家創造價值。當然,並非所有品牌都具備這種功能,但強大的品牌的確是威力無窮。今年度的「亞洲文化合作論壇」亦以「亞洲品牌」為主題,其中更請來「國家品牌指數」(Anholt GMI Nation Brands Index)的始創人安霍爾特(Simon Anholt),大談「為國家建立品牌」。

品牌有價有市

 曾有機構進行調查,發現全球十大品牌的價值估計總達385兆美元。我們不需利用財務研究來求證,單憑自身經驗便可知道——我們往往樂意為心愛的品牌花較多金錢。我們同時期望品牌能增添個人價值。品牌針對人們需要認同和愛想像的本性,將消費者體驗改變,其價值可凌駕於「產品質量」。

 安霍爾特指出,有人認為品牌是標誌和符號,有人視它為質量的保證,但其實都未全面,品牌的涵義更加廣闊。「很多人都誤會,建立品牌不是推廣、市場行銷、公關、廣告。」

 品牌的定義可以非常抽象,品牌結合了消費者和其他相關人士的所感所想。品牌不單指產品、包裝、廣告、售後支援或合約內容,它是這些東西的總匯,並包含更多元素。品牌價值既可建立,亦能破壞。

隱含的意義才最重要

 「好像Nike、Microsoft,甚至Hello Kitty等品牌,都已不再代表甚麼產品、服務,而是象徵了品牌或名字的隱含意義,好像溫暖、活力、團結等。」

 「另外,JP Morgan曾做一個研究,發現購物表面上是為了一些「好理由」(good reason),好像功能、價格、款式等等,但其實都是為了「真理由」(real reason),就是產品所代表的概念,人買東西都是為了品牌。」

 安霍爾特再推而廣之,指出建立「國家品牌」(national brand)實非易事。「成功建立公司或產品的品牌已不容易,要建立及推廣文化就更困難,因為文化本身的內容太豐富了。」

建立品牌非朝夕可成

 安霍爾特指出,建立國家品牌是一個有系統的程序,以一套清晰的策略為核心,整理政策、投資、創新、行為和傳訊,以求增強競爭的形象,它可能涉及旅遊發展局及投資宣傳機構的宣傳活動,但也有可能是長達十多年的政策,旨在協調文化、體育、政策、旅遊、出口及貿易,成為一個有條有理的過程。

 建立國家品牌並不涉及口號、標誌或廣告。建立名譽的唯一方法是努力「賺取」,而品牌策略可以促成國家行為的轉變,造就更佳名譽,亦即更公平、更真實以及更能促成國家經濟、社會和政治目標的形象。

 安霍爾特指出,在全球化下,每個國家、城市都要和對手競爭,如顧客、遊客、生意、人才、投資、知名度等。為提高競爭力,每個地區都要有一些方面「出名」,如價值觀、人民素質、產品、景觀等。懂得品牌策略的國家,即是了解國家的人才、專長和資產所在,明白如何運用它們 ,知道如何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優勢。

 好形象來得不易,亦需長期經營。成功的地方都很注重名聲,著力建立經營名譽,恰當應用商界的品牌技巧和經驗,有助更快更有效益地建立國家品牌。安霍爾特強調建立國家品牌並不僅為賺錢。很多地方主力發展他們的文化、社會,甚至是精神質素,令他們鶴立雞群。只要懂得品牌策略,即使是窮國也能增加自己在國際事務上的分量。

內地要注重品牌管理

 問及如何推廣中國品牌時,安霍爾特立時回答:「有些困難。中國已建立自己的品牌,問題在於如何管理品牌。我以日本為例來解釋——很久以前外國人都認為日本出產的電器容易壞,不夠耐用,但現在就大不相同了,日本已是電子產品大國,有外國公司推出新電子產品時,都要改一個日文名字!」

 安霍爾特又解釋,品牌並不是自己可以建立的,反而是由其他人認同的,即使下了很多功夫,進行了鋪天蓋地的計劃,並不代表了已建立一個品牌。另外,你想附加於品牌的意義,也不是由你,而是由其他人來詮釋,重點就在品牌在管理上。

 論壇當日,有參加者問安霍爾特怎麼看香港品牌代表了甚麼,對香港的「飛龍」標誌有何感想。「你們問錯人了,我對香港不是很認識,你們應該比我更了解。另外,我認為『飛龍』標誌只是一個標誌,不是一個品牌。」安霍爾特想表達的,就是你想要的香港品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野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