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22] 科網熱潮又到來?

放大圖片

 猶記上個世紀末那一場近乎「癲狂」的鬧劇:一夜成名的「.com」成就了大批一夜暴富的神話。只要有一份創業計劃或藍圖,就不愁沒有風險基金注入。滿天的鈔票任意地燒。直到2000年納斯達克終遭崩盤,一票玩眾才渾身是血地作鳥獸散。江湖自此黯淡。直到上個周四,去年8月上市股價僅85美元的Google勇攀403.45美元紀錄高位,人們驚覺「第二次科網熱潮」似已到來。但這究竟是新一輪的泡沫,還是可以信任的真實商機?專家們對此充滿信心,認為這次的投資者有實質盈利的基礎。也許,在經歷了互聯網浮華和慘痛洗禮之後,業者們已真正地走向成熟。

 互聯網基金經理雅各布說:「我們在1990年末期時承擔的風險,遠超我們所應承受的。時至今日,投資者更小心謹慎,投資環境比那時更為理性。」這是恰當的投資態度,因為科技股並不適合所有投資者。

Google神話重燃希望

 Google股價於上周四升至歷史新高的403.45美元,成為科網業的一顆新星,但即使是樂觀的投資者都表現審慎。美國晨星公司分析員認為,Google現時超過400美元的高價較難叫人入市。

 是次Google股價短時間內急升至高位,由於現時只有幾個網站上市,大部分經濟專家估計,將有更多網站上市掛牌,因為投資網站的企業不斷增加。美國波士頓投資企業IDGPartners的普通合夥人格林利指:「風險資本公司最終感到,他們可能再次從網絡公司賺到錢。人們對初建網站的投資氣氛相當熾熱。」

 其中一個最熱門的互聯網部分便是「用家自制」(User-Generated)網站,這些網站讓年輕人貼上個人資料及與朋友聯絡,就連傳統的媒體公司也購入這類互聯網公司,如媒體巨頭新聞集團(News Corp.)於今年購入Intermix媒體公司,此公司擁有美國MySpace網站。

 雅各布回應這個形勢時表示:「大媒體公司幾年前放棄發展互聯網,現在『重拾舊歡』,就如『新聞集團』正對準年輕人市場發展。這些較大型的媒體公司對市場非常敏感,他們明白互聯網的重要性。」

腳踏實地重新入場

 大機構也有先見之明,逐步增加網絡公司的投資,加速科網股興起,90年代末期的泡沫會否重現?《紐約時報》的資深科技記者巴特爾認為,現在出現的科網股熱潮並非泡沫,更以3大理由力證其信心。

 首先,新興的「Web 2.0」能滿足網絡改革者及公眾的需要,亦能彌補「Web 1.0」單向而被動的缺點,2.0版本由成為平台開始,容許用家擁有更多「自我空間」及互動設備,更成為新商機,只需以每月500美元(約3,900港元)價錢租用一個平台,便可處理幾百萬名用家,90年代時,花費是幾十萬。

 巴特爾又指,「Excite」搜尋器創辦人克羅斯給予他極大信心,現在的網絡公司投資並非由金融家主導,而是由企業家及電腦玩家為首。這些網站未有忘記「Web 1.0」的教訓,同時亦不斷為用家提供新服務,為的便是賺錢,「Excite」亦是其中的成功例子。

 除此以外,Google不斷改善搜尋技術,亦力證科網熱潮可一直持續。例如Google再用網絡廣告手法,透過其網站,用家點擊廣告,表示只要廣告合符搜尋者心意及需要,廣告商才需付費,這個有效又便宜的宣傳手法,廣受歡迎。

謹慎低調前景無限

 若科網股不斷增加,投資越見活躍,會否出現過熱情況?格林利認為情況有可能發生,但目前言之尚早。他說:「有時700間投資企業同時對某個項目感興趣,便同時間投資同一間公司。」直至現時為止,互聯網公司的投資金額仍處低水平,今年的400間互聯網有關公司的投資金額約30億美元,相比2000年的3,000間公司合共投資440億美元(約3,100億港元)相距甚遠。相信科網公司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以穩步發展。 ■wfaa網站/《國際先驅論壇報》/《亞洲華爾街日報》

解讀「Web 2.0」

 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清楚地解釋出甚麼是「Web 2.0」,但這個新興用語卻正在擁有無窮的發展潛力。它比90年代造成科網泡沫爆破的「Web 1.0」更勝一籌,成為近期的科網股新勢力。但至今為止,「Web 2.0」這個行業用語仍未有正統解釋,「維奇百科」網頁(Wikipedia)認為,它是萬維網(或稱全球資訊網)的發展,包括其內部結構及應用,其定義目前尚無共識。

 新興的網絡技術如超文本系統「Wikis」、博客(Blog)、標籤(tagging)及其他技術,解釋「Web 2.0」是幫助用戶分享及發放網上內容,普遍來說,這概括了「Web 2.0」比90年代興起的單向性「Web 1.0」更多變、互動及有彈性地在互聯網上運用或儲存資料。  ■《西雅圖郵訊報》/矽谷網站

標誌新時代的網站

 Gmail:Google提供的Gmail免費電郵服務推出Web2.0服務,與Yahoo等傳統免費電郵網站不同,Gmail把代碼下載至用戶的電腦,而非伺服器,因此速度更快捷。

 Google Maps:Googel利用Ajax程式把網上圖片轉化,用戶瀏覽及放大地圖時更省時。

 My Web 2.0:Yahoo推出的試驗性個人化搜尋引擎,用戶可於網站內加入附加語和評語,因此搜尋結果某程度取決於用戶相信的人。

 亞瑪遜(Amazon):除了圖書買賣,用戶可於亞瑪遜網站內發表書評和讀後感。此外,網站的應用程式介面容許用戶把網站的資料內容用於其他網站。

Flickr:

 Flickr用戶可觀看、整理、標籤自己或他人的網上圖片。第三者可申請使用Flickr的圖片製作名信片、蒙太奇拼合畫或幻燈片等。

 維琪百科(Wikipedia):維琪百科用者可利用網站自由編輯網頁,差不多想得出的都可編寫,是相關應用軟體的極致。但吸引各式各樣的人於該站編輯網頁也有一定風險,使它成為Web 2.0上的主要攻擊對象。  ■《衛報》

香港科網股表現參差

 【本報訊】(記者 韓嘉恩)目前香港上市公司中,經營互聯網業務中錄得不俗表現的科網股,是來自內地的一些民營企業,例如騰訊控股(0700)與慧聰國際(8292)等,這些公司主要從事互聯網增值及訊息交易服務,業務性質大異於香港早期科網股的新聞網站業務。

 本港創業板第一隻股份tom.com,絕對稱得上香港的科網股傳奇。它既引發當年全城對科網股無限憧憬,帶起了一波又一波爭先恐後的科網股上市熱潮;更重要的是該公司在科網股爆破後又成功重組業務,把原來互聯網業務再分拆上市為TOM在線(8282)。分拆後的TOM在線除了開闢了互聯網廣告收入,亦透過流動電訊技術提供多媒體服務。至於tom.com原來的上市實體,亦已轉到主板變成現在TOM集團(2383),轉型跨媒體業務,從互聯網領域擴充至戶外傳媒、出版、電視娛樂等。

 本港另一隻重磅科網股新意網(8008),主要從事資訊科技基建投資及互聯網服務,惟上市以來好一段時間僅靠其龐大的現金儲備「食息」度日,直至近年業務才漸見起色。但就其股價而言,如今每股僅值1.45元,仍遠遠不及五年半前上市時的1/10。

 正如新意網一般,香港網(8006)上市之初亦以其優厚的現金儲備持續「食息」一段日子。其後香港網逐漸透過經營另一入門網站中華網、及延伸業務至流動通訊增值服務與網上遊戲業務,業務亦告逐漸上軌道。

 然而,科網股依然擺脫不了股價波幅大的特性,反映科網股市場仍未成熟。以香港為例,TOM在線股價昨日才錄得上市以來新高,惟香港網在過去兩個月累計跌幅則高逾兩成。

千禧年泡沫爆破損失慘重

 90年代末出現的科網股熱潮曇花一現後,泡沫在2001年開始破滅,全球股市因而狂瀉,除了美股大幅下滑外,香港股市亦遭殃。美國整體的經濟受這次股災影響而進入經濟衰退。

 美股因科網股泡沫爆破而損失慘重,以收市點計,納斯達克指數由2000年最高峰時期的5,048點下瀉至2002年谷底時的1,114點,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則由2000年的1,527點跌至2002年的776點,跌幅分別為78%及49%。《遠東經濟評論》的報道指,單是2001年,美股市值損失約4萬億美元(約31萬億港元),是1987年全球股災損失的2倍。

 2000年的香港股市,不少風頭一時無兩的科網股,在2000年年底竟跌近8成,港股蒸發近1萬億元市值。當年的網股一哥「tom.com」,曾於當年3月初上市時錄得的9.7元高位,但到2000年年底則跌至2.1元。  ■綜合報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