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熱點追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24] 俄打能源牌牽制中日

放大圖片

 俄羅斯總統普京本月21日在東京與日本簽訂了12項加強雙邊合作的協議或備忘錄,涉及遠東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的合作開發。普京當時表示,俄興建的西伯利亞輸油管最終將通達到太平洋沿岸,可將石油供給日本。但俄官員稍後即表示,中國將在輸油管線路上佔優先地位。而普京則沒有說明輸油管的確實方向。有專家認為,在中日俄3國的能源博弈中,俄羅斯以挑起中日兩國的爭鬥以維護自身利益,而中日能源競爭態勢也將長期存在下去。

 從普京訪日隨行的100多位經濟、工商界人士來看,經濟才是普京行程的重中之重。雙方簽訂的合作包括加強薩哈林1號、2號石油、天然氣田的開發等。可是在石油運輸管議題上,俄同意明年盡早研究經東西伯利亞的輸送管道,但對日本提出的優先建設「太平洋沿岸」線路要求,俄則不願意明文載入合作協議。

「泰納線」中日競貸款

 據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問題研究所一位高級研究員分析,受「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俄羅斯一些上層社會人士對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至今保持著戒備心態。一個主要例證就是明明知道中國是世界上第2大石油需求國,卻寧可捨棄拖了10年之久、投資少的「安大線」輸油方案,而去追求投資大、見效慢的「泰納線」。有分析指,俄政府放棄「安大線」的舉動表面看起來是為了環保,實則是為了引發中日之間的激烈競爭,以便從中謀求更多的利益。到目前為止,中日之間的競爭結果已經顯而易見:日本願意為此方案出資50億美元的貸款,中國則表示可以向工程陸續投放120億美元的貸款。

俄已佈下能源大棋局

 俄羅斯的石油經濟目的似乎已經在握,然而它並沒因此而滿足,還給中日之間的競爭附加上了安全保障。有俄羅斯學者把中國和日本比作飢不擇食的老虎。在他們看來,與其餵飽一隻,讓另一隻在旁虎視眈眈,還不如把食物拋出去,讓兩隻餓虎去拚搶更安全。

 實際上,俄羅斯已佈下了能源大棋局,期待借「能源輸出帝國」的身份來實現超級大國的復興:東有中國、日本競爭俄羅斯油管具體走向,北有美國涉足投資開採石油天然氣,西有歐洲倚重俄羅斯石油天然氣,至於獨聯體國家,除了能源產地高加索和中亞地區國家可以自給自足之外,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市場的大半壁江山均為俄羅斯能源企業所佔據。 ■資料來源:北京《商務週刊》

俄欲建超級「能源帝國」

 關於俄羅斯的能源戰略,烏克蘭一些學者認為,俄羅斯急於恢復其超級大國的地位,不過俄這次覬覦的是一個超級「能源帝國」。

俄油儲量或居世界首位

 據稱,俄羅斯油氣名義儲量僅次於沙特,若將其潛在儲量計算在內,它有可能居世界首位。與此同時,俄羅斯與沙特不同,沙特富有石油,但缺乏軍事實力,而俄羅斯二者兼備。

 事實上,俄羅斯近年的復甦的確是建立在石油輸出上的。近兩年來國際市場油價一路飆升至每桶60美元,俄羅斯利用這個機會已獲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已經從根本上解決了外債問題,由一個罕見的高債務國變成了一個中低水平的債務國。4年來,俄羅斯償還債務500多億美元,央行黃金外匯儲備直衝千億美元大關。專家預計,2005年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可能會達到900億美元,而1998年僅為145億美元。俄羅斯能源和工業部長維克托.赫里斯堅科也宣佈,俄羅斯今後10年內出口亞太地區國家的能源還將增加6倍。此外,俄羅斯希望在2015年前把本國總的油氣出口量增加18%。

能源外交成俄外交核心

 俄羅斯業界人士亦認同能源外交將成為俄外交戰略的核心,比如俄羅斯現在就在用石油「調和」同美中日三國的關係。

 隨著國際恐怖主義活動的加劇和中東局勢的動盪,近來美國、日本等國家開始尋找新的石油進口渠道。同時,鄰近的中國、韓國等經濟發展迅速的亞太國家,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也迅速增長,這給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東西伯利亞及遠東經濟的整體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前景。目前,俄正調整能源出口戰略,積極同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商討能源合作問題。俄能源出口戰略正在出現西東兩翼和北美市場並重的格局。

 除了可以藉安大線挑起中日兩國爭鬥外,美國一旦成為俄羅斯石油的主要銷售市場,受利益互動的影響,俄美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也將會放棄針鋒相對的原則,而更多地選擇合作。

東海開發 日油企態度軟化

 日本帝國石油公司有關人員就東海油汽田開發接受北京《商務週刊》採訪時強調,良好的中日外交環境是帝國石油公司下一步進行決斷的前提。這一說法與此前帝國石油公司社長得到政府授權後的強硬態度並不相同。當時其社長岡雅俊很強硬地表示,既然接受了國家的委託,再難也「不能退縮」,「即使中國方面將在油氣田周圍派遣軍艦進行干擾,也一定要開採」。

日搶奪海外能源急先鋒

 帝國石油公司雖然戰後以「民間公司」的身份自居,但實際上其「官制開發」色彩相當濃厚。多年來,帝國石油公司也一直積極執行著日本政府的能源戰略和意圖。

 近幾年,它更是成了日本搶奪海外能源的急先鋒。2004年7月,帝國石油公司獲得了埃及兩個潛在油田的勘探權,勘探時間為3-3.5年。去年11月,帝國石油又宣佈拿下委內瑞拉的兩個成熟油田,並稱在2005-2012年間投資2億美元,將其產量達到天然氣1.2億立方英尺/天,石油5000桶/天。帝國石油公司最近的一次收穫是在今年10月初,它與日本國內的另外4家石油公司聯合擊敗了埃克森-美孚、謝夫隆-德士古、英國石油、英荷殼牌等全球石油巨頭,成功獲得了利比亞石油區域的勘探與開採權。此次日本石油公司「大兵團」進軍北非的勝利,與日本政府在背後的外交支持有很大關係。

「安大線」 胎死腹中

 2001年9月,中國總理朱鎔基訪俄,一條北起俄羅斯安加爾斯克、南到中國大慶的跨國石油管道鋪設計劃,已經頗具規模。這一工程具體路線是:西起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的安加爾斯克油田,向南進入布里亞特共和國,繞過貝加爾湖後,一路向東,經過赤塔州,進入中國,直達大慶。依計劃,這一總投資約為25億美元(俄方投資約17億美元)的管線工程於2005年首期建成,於2010年二期建成,將在25年內總計向中國輸送原油7億噸,價值約1500億美元。但這一計劃在三年後被俄方擱置。

「泰納線」 中日角力

 2004年底,俄棄中俄「安大線」不用,選擇了「泰納線」。俄政府承諾,要先修通往中國的支線。

 「泰納線」從泰舍特經過斯科沃羅季諾至靠近日本海的納霍德卡港,長4,130公里、總投資達115億美元,年石油運輸量將達8,000萬噸。2005年4月,俄確定了修建該輸油管線的幾個階段,並成立了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專門負責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輸油管線的設計和建設問題。

 在第一階段,將修建泰舍特-烏斯季-庫塔(伊爾庫茨克州)-卡贊奇市(伊爾庫茨克州)-騰達(阿穆爾州)-斯科沃羅季諾(阿穆爾州)的輸油管線和佩列沃玆玆納亞灣石油儲運設施,該期工程的年石油輸送總量將達3,000萬噸。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輸送設施第一階段的建設預計在2008年上半年完工。第一階段建設所需資金將由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融資解決。

 斯科沃羅季諾靠近中國邊界,離太平洋沿岸很遠。日本迫切希望獲得俄羅斯方面的承諾,將這條輸油管修到太平洋沿岸的港口,而中國則希望輸油管向南延伸,將石油輸入到其東北工業區。

 第二階段將修建斯科沃羅季諾至納霍德卡港,其年輸送能力為5,000萬噸。到2020年,整個輸油管線的年輸送能力將達8,000萬噸。 ■資料來源:本報資料室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