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港聞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04] 海下灣珊瑚覆蓋高逾七成

放大圖片

 共生蝦探頭探腦。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擁有「海底建築師」美譽的珊瑚群落,廣泛棲身於本港東北部的海域。在本年度的全港珊瑚礁普查中,全港珊瑚健康狀況大致良好,海下灣海岸公園更擁有最高珊瑚覆蓋率,高達72.5%,當中不乏罕見的牡丹珊瑚、刺柄珊瑚、扁腦珊瑚,讓小丑魚,以至石斑、細鱗,在珊瑚的安樂窩中繁衍。

全港珊瑚健康良好

 漁農自然護理署與珊瑚礁普查基金剛完成今年度的香港珊瑚礁普查,在全港33個普查地點中,發現有23個點錄得逾50%的珊瑚覆蓋率,遍布本港東北水域,有東平洲的亞媽灣、亞爺灣、王爺角、荔枝窩、亞魚咀、往灣洲、赤洲、海下灣、牛尾洲,海下灣的珊瑚覆蓋率更高逾7成,有個別地方珊瑚更錄得輕微增長。

 在事先釐定的20個指標品種中,普查過程中已錄得18種,反映普查地點擁有很高的指標品種數目。珊瑚群落正孕育多姿多彩的海洋世界,在珊瑚礁中發現18種不同品種的魚類寄居,在西貢牛尾海、海下灣、印洲塘和東平洲都曾發現有海豬魚、石斑、細鱗、蝴蝶魚、海膽、海參及寶貝螺,個別普查點更錄得星斑。

白化現象低於5%

 今年的珊瑚礁普查引入新珊瑚檢視方法,以珊瑚顏色深淺反映健康狀況,當中發現浪茄灣及荔枝窩的珊瑚最健康,不過有四個地點就錄得珊瑚白化現象。漁護署高級海洋護理主任陳乃觀表示:「白化現象很多時因環境轉變而成,今年夏天持續炎熱,所以有珊瑚白化現象並不出奇,但情況不太嚴重,記錄是低於5%。」

 當局為保護全港84種石珊瑚,會根據在甕缸灣的經驗,把珊瑚標誌浮標計劃擴展至赤洲和橋咀島,以提醒駕船人士避免在該處下錨停泊。漁護署自去年8月起在響螺角設立「船內引擎船隻禁區」,限制大型船艇駛入有珊瑚的淺水區,配合現有的「機動船隻禁區」,將有助保護更多的珊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