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14] 世貿會議彰顯香港國際地位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香港以幾百年前粗放的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模式貢獻世界,為全球立下理想模式和發展方向,現在從世界學習現代社會的運作和管治模式。就目前所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和香港社會的表現,無愧於一個國際級城市。
香港是世貿組織(WTO)的創會成員。世貿前身的關稅協議(GATT),開啟全球有序、漸進走向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的進程。
香港是自由經濟的成功典範
香港百多年前以自由港開埠,一直奉行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但二十世紀上半頁東西方的左和右派國家和政府,不論是宣稱奉行或反對自由貿易者和自由經濟者,都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意識形態和論據,走向保護主義,壁壘分明,障礙重重。香港幾乎成為世界碩果僅存的全方位、立體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社會。二十世紀下半頁開始,香港漸漸成為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的一個實例個案和成功典範,甚而成為神話般的奇蹟。
百多年前香港從古典經濟學來的粗放模式,無形中成為關稅協議和世貿的理想模式和發展方向。在世貿組織(WTO)和關稅協議(GATT)裡,香港最少包袱,最明白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的原理和操作,幾十年來都一直扮演著不為人知的吃重角色,地位崇高。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比諸香港的粗放模式,複雜百倍計,困難千倍計,但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不變,困難在於怎樣在多文化、多形態和多階段的政經現實中貫徹和落實基本精神和體現核心理念,怎樣在過程中最大程度減少各種代價和增加各方利益。這已不單是貿易和經濟層面的事,而是怎樣協調各國各地和各經濟體之內不同群體和利益之間的關係,怎樣決策和行使公權力,怎樣管治。
世貿組織擔負調節世界大家庭的工作
這已是一個社會和一個地球內內外外多層面的政治、外交和文化的事,最終是全球的事,是全人類一體共同的志業。當聯合國以政治作為世界事務的切入點而成效不彰時,世貿(WTO)和世衛(WHO)這類功能性組織,似乎正負起調節世界大家庭的工作。
這次世貿會議第六次部長級會議(M6)在香港召開,意義重大。不論《香港宣言》能不能得到充實,多哈回合能不能成協議,這次世貿會議重現了香港直接了當國際級、而非亞洲城市的國際地位。如果出現超越香港認同的形式的事故,只要香港的處理方法符合世界認同,也不致損壞香港社會和香港的聲譽。
《香港宣言》的草擬體現「程序正義」
從東西方歷史和南北關係看,這次世貿會議無意間回溯香港作為世界自由化和發展的目標模式,也標示由自由貿易和自由經濟走向全球化的崎嶇過程。幾十年來這個人類的總體經驗和共同記憶,是貫通每個社會內內外外貿易和經濟、政治和外交、管治和文化的事。《香港宣言》之所以能完成,是吸收墨西哥坎昆第五次部長級會議(M5)「由上而下」形式造成反效果的教訓,改採「由下而上」形式草擬。
這種正反面互動、官方和民間共同參與的公共事務決策方式,已成為現代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的管治必不可少的「程序正義」。從世貿組織的領導層、香港特區政府官員和反世貿的民間和基層組織三者之間的公開和半公開互動看,會內和場外的虛虛實實、軟軟硬硬的關係往返交織,作為當權執政的世貿組織領導層和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採取「文明交手」(Engagement)策略,並沒有因為有人反對我而覺面子上不好過,隨意運用手上權力一下子把對方定性為敵人,總動員行政資源和人力資源,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腳,滅絕而後快。反世貿的民間和基層組織,絕大部分和平理性。世貿和反世貿的雙方,對立是議題和政策的對立,不一定是人和人、群體和群體的生死對立。作為人和人、群體和群體,作為當權執政者和無權弱勢者,大家對對方的自主自由實體性,仍有基本的肯定和尊重,可以求大同求大異、存大同存大異,互相「文明交手」,不必一下子讓人的動物獸性一發不可收拾。
以協商消除歧見的模式值得學習
所謂Engagement,原意是「交戰」,「決一死戰」,現在意指以雙方共同認同的、適可而止的交手方式,面向歧見、矛盾和衝突,不苛求壓抑和消除歧見、矛盾和衝突,各方保持自我、保持自己的觀點立場,有權利和機會自由和充分表達,什麼課題和議程都可以談,可以改,可以協商,但雙方不作無謂的自毀毀人,避免各自失控。當權執政者和無權弱勢者都不是替天行道、天經地義,而是在不同崗位上一起找尋問題和解決方法的同道中人。
這些貫通貿易和經濟、政治和外交、管治和文化的現代社會運作模式,可供香港和中國內地要學習的仍很多。這次世貿會議,即使會場內一事無成,要延續討論和協議,香港也上了寶貴的一課。作為直截了當的國際級城市,香港必須負起國際義務,會議期間的不便和損失,可以換回世界的認許。(本欄每周三刊出)(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