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評論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2-30] 自由貿易的情理智

 ■陳家駒 公開大學商業管理學院導師

 世貿會議期間,香港市民在鏡頭所見的就是過去少見的激烈行動、一幕又一幕的抗爭行動、頗具創新的宣示方式,示威衝突就成了反世貿或反全球化的代名詞。直至會議閉幕日晚上發表了《香港宣言》,為農產品和棉花在「國內支持」、出口補貼、市場准入等三重不公平貿易關卡上,替多哈回合所協議之目標訂出了具體時間表,總算回合不致原地踏步。2013年全面取消出口補貼,巴西一度與歐盟對立,雖然仍然不贊成在2013年才撤銷農產品補貼,但表示至少訂出最後時限。而以支持量度總值(AMS)計算的「國內支持」,則針對國家在所屬不同之區段內,進行不同幅度的削減,一般來說,所屬區段越高,削減的幅度越大。

 同樣地,市場准入也提出以四個區段計算關稅等有效降幅。發展中國家組織G20集團,亦表示接受最後《宣言》文本。

 年初統籌辦事處官員問香港應否舉辦MC6,筆者一時語塞只得含糊其詞,到底香港應否舉辦世貿MC6會議;撇開揚名立萬不提,這倒是不好答的問題。蓋因這問題涵括三個層面。一是香港有沒有能力搞這類大規模國際會議;二是香港作為東道主主辦會議有何得益;第三個層次——亦是最難說的,是世貿部長級會議本身有什麼意義及效用。對香港而言,焦點應是在服務貿易(trade in services),但是在《宣言》文本(第25-27段)內則未有如農業貿易般具體和詳細,只提出有需要作更高層次的開放,及對個別發展中國家容許彈性。

 香港各類主要產品如衣履、電子、鐘錶等市場開放,及資金進出等課題上,入口關稅的降低甚或取消,將使在內地設置生產線的港商受惠。

 首兩個層面容易分析,數天以來所見的無論在傳媒中心、接送、住宿、保安等方面出不了什麼岔子,香港花費二億六千萬元舉辦會議,預期會帶來一億元的經濟收益,當然這等數字不可信,因未有計入各種經濟活動停頓的負界外效應。從過去有近六十年歷史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到服務及貿易總協定(GATS)及WTO的進程,身處自由港的港人,若非日常要處理貿易拓展,否則對MC6的議程,以及今次改了由下而上所草擬的《香港宣言》,莫不感到遙不可及。當然對於香港的產業結構來說,自由貿易的含義並非是可令我們多買幾個平橙的「著數」這般簡單化(但筆者經歷過在沒有「地捫」或Chiquita香蕉、沒有中國蒜頭的進口下,忍受買三澳元一公斤、五澳元一公斤的澳洲本地香蕉及蒜頭)!在全球化巨輪下要轉型至自由貿易,原農經濟(意指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及南亞諸國,仍依仗密集勞動力及天然賦給進行農業產出的經濟社會)得無可奈何地付出高昂的代價。前任世銀經濟師約瑟.史蒂格利玆,曾多次呼籲要調整回合談判議程內容,認為要實行真正的公平貿易,大國廢除對當地農業的補貼是不二之門,否則,正如其新著《齊享公平貿易》(Fair Trade for All)所言,惘然高唱自由貿易,窮國在技術轉移及信貸市場的不成熟條件下,失業人口將擴大,並加劇貧窮問題。這對近四年來為了加入世貿而忍辱負重地把農產品關稅由23%降至15%的中國來說,如何解決農村二億勞動人口過剩而可能引起的社會矛盾,值得關注。

 與會美國代表波特曼在會議第二天公佈,其政府在二○一○年會把援助金額翻一番至二十七億美元,恐怕都只是強硬態度中「計掂條數」後所施予的緩害小恩惠吧。(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