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魏可鎂 赤誠「催化」 卓越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09]
放大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催化劑專家魏可鎂教授。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涂若奔 特約記者 林小宇 圖片由魏可鎂院士提供

 《現代漢語詞典》對「鎂」這樣解釋:金屬元素,符號Mg,銀白色,質輕,燃燒時發出眩目的白光。催化劑專家、福州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可鎂,滿腔愛國熱忱,就像燃燒的「鎂」,釋放眩目的光芒,照亮中國催化劑領域的一片天空。

 福 州大學教授、博士導師魏可鎂,出生於日本,是歸僑科學家。他長期從事工業催化劑研究,到目前已研發成功7種催化劑推廣使用,取得巨大經濟效益。其中5種獲國家獎。此外他還籌建化肥催化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由他研發的第二代氨合成釕催化劑比鐵催化劑提高氨合成能力40%以上;他成功研發達到歐洲標準的汽車尾氣淨化器,並裝配於國產車。

 「我個人認為,科學研究的目標就應該朝向工業化、產業化。科學家應該多搞一些應用研究,盡可能的使成果轉化成生產力,而不是只搞實驗室裡的純理論研究。」這番話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他強調了好幾次,話語中透著認真和執著。

日本出生 飽嚐歧視屈辱

 現年66歲的魏可鎂,身材瘦小而硬朗,額頭分外寬闊,由於做過鱗狀鼻咽癌手術,聲音略帶嘶啞,不過說話的時候還是常常伴隨著爽朗的笑聲。記者原本以為,像他這樣精通英文、日文的科學家,談話時定會帶出大量外文詞,想不到情況正好相反,魏老在談笑中經常「蹦出」的反而是福州話、福清話等方言,顯得十分詼諧風趣。

 1939年,魏可鎂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的一個華僑家庭。從他懂事時起,知道父親薄有積蓄,生活可稱安穩無憂。但日本人對中國僑民的歧視,卻在他幼小心靈裡留下痛苦印象。他至今難忘哥哥從學校裡哭著跑回家,向父母親哭訴,同年級日本學生欺辱他,罵他「小亡國奴」,逼他在操場上跪著爬,一個個輪番騎在他身上當馬騎……全家人聽後都哭了。魏可鎂從那時起就有了強烈的願望:「回到中國去!」

回國農耕 窮困不輟學業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魏可鎂一家終於實現回國夢,從上海輾轉遷到福州,魏可鎂在福州開始接受教育,讀到小學3年級。之後父親由於做生意失敗耗盡積蓄,全家不得不回到福清老家,靠租種別人土地生活。家中沒有牛,魏可鎂只好和哥哥們當牛牽繩犁田,連三餐都吃不飽。

 在輟學3年後,魏可鎂重新回到學校,插班跳讀5年級。當時他住在海島,每天要一早擺渡過海,中午帶飯,傍晚再回島。

 在艱苦條件下,插班的魏可鎂不僅跟上教學進度,而且成績優秀。他初中畢業後免試保送上高中。1965年,魏可鎂從福州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畢業,並留校當助教,當時他才28歲。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