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月16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星塵號」樣本順利著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1-16]
放大圖片

 ■「星塵號」返航著陸前的亮點。 路透社

 美國太空總署的「星塵號」太空船的密封回收艙昨日順利返回地球,帶回珍貴的恆星和彗星塵粒樣本,科學家相信可從中找出太陽系起源的線索。

 經過長達7年的太空旅程,與「星塵號」分離的回收艙昨日進入大氣層,然後打開降落傘於當地時間凌晨3時10分(香港時間下午6時10分)降落於美國猶他州的沙漠。「星塵號」已在太空飛行了46.3億公里,行程相當於月球與地球之距離的1萬倍,它仍將環繞太陽軌道運行。

 當重達45公斤的密封艙在猶他州降落後,直升機搜索隊前往降落地點找到回收艙,將它送往猶他州的美軍杜格威試驗基地,稍後再運往休斯頓的約翰森太空中心,讓科學家開啟藏有太空物質樣本的鋁質容器。

 此外,太空總署稱,該密封艙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達每小時46,444公里,平了1969年5月「阿波羅10號」指令艙返回地球時所締造的人造物體飛行速度紀錄。

 重達385公斤的「星塵號」在1999年升空,整項計劃耗資2.12億美元(16.5億港元)。「星塵號」環繞太陽兩次後,在2004年1月前往位於木星旁的彗星「維爾特2號」,在彗星240公里內,利用如網球拍大小的收集器,蒐集塵粒樣本。這些太空塵粒可追溯至45億年前,早於太陽系誕生,這是史上首次有太空任務成功取得這類樣本。

分析工作或延續10年

 不過,有關分析工作可能需時10年,其中一名科學家形容工作的難度仿如在足球場尋找45隻螞蟻。

 科學家相信容器內藏有約100萬粒彗星和星際的塵粒,大部分較人類頭髮的寬度還微細。科學家希望將塵粒切成細片,利用顯微鏡研究其化學成分及得出太空早期的形成經過。為了協助研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正招募3萬名學生當義工協助分析工作。這次任務成功使科學家鬆了一口氣,因為2004年的「創世紀」太空任務失敗,該攜帶太陽塵樣本的飛船返回艙墜落在沙漠,返回艙破裂令樣本受污染。 ■綜合外電消息/路透社/英國廣播公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