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南亞災區當義工 浸大生學懂珍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11]
放大圖片

 ■一班浸會大學學生探訪海嘯重災區後都深明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本報記者盧燕娥 攝

本報記者 盧燕娥

 南亞海嘯災民的悲慘經歷—流離失所、摯愛分離等,觸動世間無數心靈,亦激起國際的關愛之心,關心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一班浸會大學學生充當義工,前往泰國及斯里蘭卡災區探訪,了解災後的重建工作。縱使不能親眼目睹災難的發生,但從災民的傷痛記憶,海嘯一樣活現眼前。情人節將至,會計系2年級學生邱凱盈不禁說:「以往我都會為買禮物給男朋友大費周章,但現在我會想,一句『我愛你』及一個擁抱來得更重要!」

翻譯員坐地起價有苦衷

 浸大20多名學生在1月份分別前往泰國布吉及斯里蘭卡,傳理系3年級學生梁淑英最深的體會是「每人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她憶述說,探訪臨屋區要聘請翻譯員,一般市價是泰幣600元,豈料這個翻譯員竟然發「災難財」,「坐地起價」至800元,令義工們非常氣憤,但為勢所迫只得無奈付鈔。不過,原來翻譯員背後亦因為海嘯而不得不「斂財」。

 梁淑英感慨說:「其實差額不過港幣百多元,但這名翻譯員對我們的工作卻非常重要,原來他母親在海嘯罹難,妹妹亦生死未卜,他希望儲錢,在全國尋找這名唯一的親人。」這名翻譯員陪同他們於災區進行訪問,仿如再經歷多一次災難的傷痛,卻不發一言,事後傾談才知道他的苦衷,最後他更不願收取義工們任何酬勞,叫這班浸大學生非常內疚。

自力更生最能幫助災民

 探訪斯里蘭卡的陳家濂則有另一番感受。她指出,斯里蘭卡的臨屋區同時安置了海嘯及種族衝突的難民,前者竟然變賣物資,手持手機對外通訊,後者的生活卻依舊困苦。當地的義工領袖更告訴她一個小故事:善心人士探訪後捐贈現金予海嘯災區,怎料父與子為錢起爭執,最後當兒子的竟然拿起磚塊襲擊父親。

 她苦笑說:「幫助災民最好的辦法,不是捐款,而是想辦法讓他們自力更生,例如教他們耕種技巧、為他們尋找工作等,以免他們依賴捐贈。」當地種族衝突問題嚴重,義工更不時在街道上見到裝甲車巡邏,士兵們則荷槍實彈,由於經常發生流血事件,居民對死傷仿如見怪不怪,令生活在富裕香港的義工真正感受到幸福。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