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1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花周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親子:文昌與鳥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12]

文:翁靜晶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孩子們,狗年的願望,當然就是「學業進步」、「聰明伶俐」、「快高長大」……為了實踐這些新年願望,自古以來,就產生了許多的傳統迷信,經過歲月之演變,好些迷信更成為了民間習俗,甚至是春季之「親子活動」。到「文昌爺爺」的廟裡行禮,正也是香港流傳至今之「親子習俗」。

 文昌,是中國近三千位神祗之一,相傳他掌管學業、文采及功名。中國的神,多是凡人升仙,「文昌」亦不例外。「文昌爺爺」,名叫張亞子,生於晉代,據說他為人孝順,是四川一位享譽盛名的教書先生。後來張亞子獲朝廷賜官,卻是陰錯陽差,錯將他封為武將,無奈害他戰死沙場。張亞子升天之後,玉皇大帝比凡俗皇帝更知道張亞子的才能,命他掌管文昌府;民間的百姓,更為他蓋廟。古時候,考科舉的讀書人都供奉文昌。

 香港各處,均有文武廟,「武」神是關公,「文」即乃文昌。「拜文昌」,是希望神靈護佑,令小朋友學業順利。「祭文昌」,規矩很有趣,祭品是一棵有頭的蔥,取「頭腦聰明」之意,另要準備紙扇(這是古時讀書人身份象徵物),還有簇毛筆四支(「四」是代表文昌的數字,寓意妙筆生花)。

 台灣人拜文昌,更添一樣祭品——「鳥結糖」!

 英文叫Nougat的「鳥結糖」,並非舶來品,而是中國的發明。其始創者,是位狀元郎,且與文昌有莫大的淵源。

 話說明代有位叫商輅的書生,乃是浙江人,考鄉試一次中舉,更是榜上第一名。然而當他赴京考會試,卻不幸落第,更是一考再考,仍名落孫山。某夜,商輅做了個怪夢,見自己跪在文昌面前,桌上有紙筆墨硯及花生。文昌手臂一揮,花生竟自動剝落,跳入糖漿中,糖漿又結硬成一頭牛,向他衝吉。

 翌日,商輅托人解夢,解夢人認為花生和紙筆墨硯,代表「生花妙筆」。牛,指的是牛毛,象徵聰明,是吉兆。商輅於是上京再考,果然衣錦榮歸,會試得了第一,殿試再下一城,成為了「三元及第」的狀元。「三元及第」,元代只有一人,明代三百年歷史,八十九位狀元中,包括商輅亦只有兩人。

 商輅為了報答文昌帝君,根據夢中靈感,把米榖和麥芽糖混和,加入花生,並造成牛形的硬糖,叫做「牛軋糖」(註:「軋」解作模型)。後來,外國傳教士將「牛軋糖」帶到西方,譯音為「Nougat」,就是今天的「鳥結糖」。

 「聰明糖」,加上「拜文昌」,兩個小故事,祝你的小朋友狗年成績節節上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花周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