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3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農耕大省發起「工業革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3-09]
放大圖片

 ■「十一五」四川將重點建設44個省級工業園區,形成一批有縣域經濟特色的工業集中區。

本報駐西南記者 陳元國、向雷

 「川豬川糧安天下」,這是人們對四川的傳統印象。但現在,四川這個農耕大省正發起一場「工業革命」的變革。四川為此在各市的人事佈局上進行了「工業書記、城建市長」的安排,並在政府行政上進行了系列變革,同時對重點發展的區域與重點行業產業項目進行了戰略性安排。專家指出,農耕大省四川要取得「工業革命」的成功,既要面對經濟領域的變革挑戰,更要應對社會領域的和諧建設新挑戰。

 3月4日,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開幕的前一天,剛抵京城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知名經濟學家紀盡善不顧旅途勞頓,便躲在房間趕製《關於推進四川省核電工業發展的建議》提案,準備在5天大會開幕時呈報。據了解,至從四川今年初制定了「十一五」工業強省戰略後,今年兩會「推進特色優勢產業」便成了四川團代表們提案議案一大熱點。在對多位兩會代表的採訪中,記者強烈感覺到,「天府之國」延續了千年的農耕文明,正在被一場浩蕩的工業化革命所席捲。

 「『川豬川糧安天下』的觀念早已經落伍了,工業化是四川崛起的唯一道路。」四川省領導2005年不斷對省內外的各界人士重複這樣的語句。

 四川省長張中偉說,四川工業化水平比全國落後大約10年左右,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差距更大。因此,工業發展自然成了四川再次強大的選擇。

人事變動 佈工業發展格局

 儘管早已經有山東這樣的農業大省成功轉化為工業大省的先例,然而對於地處西部腹部、地形複雜而又深深根植農業文明的四川來說,發展工業的模式與山東很難有太多的共同之處,四川的工業化革命需要自己獨特的智慧。

 也許是山東、遼寧的「工業書記、城建市長」的搭配給四川帶來了影響,四川近期地市州的人事安排,可以看出這種思路。

 在去年8-9月,包括巴中、綿陽、達州、內江、瀘州、雅安、資陽等七個地市的黨政領導進行了調整,以完成佈局工業化進程的人員配備。

行政體制 政府全能變有限

 據了解,自去年8月以來,新赴任的瀘州市市長朱以莊系原四川省發改委副主任,此前主抓工業經濟;雅安市市長徐孟加此前則是鋼城攀枝花市的市委副書記;綿陽市市長唐利民此前是四川省招商局局長,以期給綿陽這個電子工業城市帶來更大的引資力度。由此,抓產業發展培養骨幹人才成為此次四川開啟思路的第一步。

 作為老工業基地,四川工業根植於計劃經濟土壤,舊體制和舊觀念的慣性力量,在不少領域依然強大。

 對此,四川省政府的解決之道,就是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四川提出,在工業發展上,將過往以政府投入為主變為多元化社會投入;在微觀經營活動中,將尊重企業主體地位;而在行政管理體制上,就是變「全能政府」為「有限政府」;在發展策略上,就是變資源導向為市場導向。

主要制約 管理亂觀念落後

 但作為制約工業發展的能源、運輸、資金等要素,與東部相比,四川有不小的劣勢。比如運輸,東部大多城市有港口,運輸成本低,四川如何解決?四川的金融與沿海許多城市相比也不具優勢,又如何為企業提供足夠好的融資環境?四川許多大型工業企業都有管理能力比較低、企業負擔重而觀念相對落後的特點。如何從體制和機制等層面為這些企業找到發展的動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四川省社科院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小琪認為,四川工業的發展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一、立足農業大省實情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二、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形成優勢互補,如川南的瀘州、內江重點發展煤炭等化工業,德陽重點發展重工業;三、重視特色優勢產業的選擇問題,而不是盲目一哄而上或者集中於重工業。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