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顧問、全國人大代表曾德成表示,像23條立法及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辦法等問題,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意圖貫徹不下去,必須引起充分重視,並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他同時指出,香港構建和諧社會,不僅須從香港民意出發,而且也要考慮香港特區與中央的關係,才能落實到建設香港和諧社會。
廉希聖倡修改基本法附件1附件2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廉希聖針對去年香港政改方案未獲立法會通過一事,建議修改《基本法》附件1、附件2,增加政改方案被否決情況下的補救措施。他認為,補救措施應強調行政主導,在方案未獲通過時,首先應由行政長官出面協調,若協調不成,可提請中央裁決,中央應在政改問題上發揮應有作用,中央的裁決可以是請立法會復議,如果方案經復議仍未通過,還可以由全體香港人進行公決。
張志剛:基本法無權威性難建和諧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表示,基本法頒布了這麼久,但被香港人接受的權威性不足。如果基本法有足夠的權威性,就不會出現香港不和諧的問題。現在推廣基本法的機構搞歌唱比賽、問答競賽,這無益於基本法權威性的樹立。在他看來,最重要的方式,一是強調價值系統,注重基本法背後價值理念的推廣,二是政府不可以再扮演小的角色,要想實現和諧社會,需要一個有效率的強勢政府。
張漢林倡港參與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張漢林表示,雖然香港在內地經濟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但已經出現不斷下降趨勢。兩地亟需建立良性的競爭與合作關係,人為地壓制任何一方的發展都不是最優選擇。他建議,香港應積極參與雙邊和區域自由貿易協議,其中最可行的方案是首先與內地建立自由貿易區,進而參與內地的區域一體化戰略。
張晴雲:港珠澳大橋中央應出面協調
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張晴雲重點從民生與經濟角度談到了香港和諧社會的構建問題。他認為,在全球一體化發展及內地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香港經濟卻逐漸旁落,而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香港經濟和民生問題的改善。以港珠澳大橋懸而未決為例,他指出,在大型基建等問題,內地省區和香港應加強切實合作,必要時中央應出面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