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黑龍江省阿城市通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上的仿古牌樓。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楊同玉、鄧小琴
歲月流轉,世事滄桑。從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創立大金國,金代雖然在歷史上僅存120年,但他們卻創造了璀璨的金源文化。完顏家族被追殺遷徙至閩南和隴東繁衍,更不乏大戶旺族,但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宗族興盛之地,常常不遠萬里來黑龍江省阿城市尋根祭祖,緬懷先輩,回饋故土,弘揚先輩創造的歷史文化。
金朝滅亡時,曾盛極一時的女真皇族完顏部族後代,為了逃避追殺,或隱姓埋名,或輾轉遷徙。其中具代表性的兩支族系——完顏宗翰與完顏宗弼的後人,一個遷徙閩南,一個遷徙隴東,經過了數百年的繁衍生息而最終成為旺族。
台灣粘氏數次回鄉祭祖
完顏宗翰,本名粘沒喝,亦稱粘罕,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侄。金史稱其「內能謀國,外能謀敵,決策制勝,有古名將之風。」
宗翰的後代子孫在金末為了躲避戰亂,隱去了「完顏」姓氏,取「粘罕」的「粘」為姓,並因亂世流落江南。清初以後,粘氏宗族有人陸續渡海到台灣,以乾隆末年間最多,據所知最早入台灣者為粘罕第15世孫粘昂,渡台經商,定居彰化福興,成為了福興頂粘村的開基始祖。其後最有名的是粘罕第28世孫——台灣粘氏集團的董事長粘銘先生,他是當今台灣十大財團之一、億豐集團的總裁。
為了追念先祖,粘銘數次來黑龍江省阿城市的金源故地尋根祭祖。在2000年6月18日的阿城首屆金源文化節上,閩台粘氏來了近百人的尋根團。粘銘先生感慨地說:「多少年了,閩台粘氏一直在清理著自己的祖脈,卻一直沒尋到根上。這次我們來到阿城,我豁然意識到粘氏的祖脈來自金源,粘氏的根在阿城,今天算是尋到根了。」
之後粘銘於2000年、2002年、2004年連續參加了三屆阿城的金源文化節,並於2005年捐資110萬元修建金源廣場,敬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和金秦王完顏宗翰的銅像———兩人分執鉞、戈縱馬奔騰,形象威嚴勇猛。
據了解,目前,粘氏家族在台灣就超過7,000多人。
甘肅涇川村民不聽《岳飛傳》
位於甘肅涇川九頂梅花山下的村莊,為完顏宗弼的舊部下及為完顏宗弼之子完顏亨守陵人的後代。完顏宗弼,即在《岳飛傳》中的金國元帥金兀朮,他是開國皇帝阿骨打的庶子,金朝前期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後裔現居於甘肅省涇川的涇河北岸,九頂梅花山下。相傳,金兀朮死後,其家族為避禍西遷至金兀朮舊部轄下的安定郡,葬完顏亨於九頂梅花山,完顏家族遂成為守陵人。他們也曾來到阿城尋根祭祖,且存有「金兀朮世代遺像」。
目前,當地人還有三個不成文的習俗,一不聽《岳飛傳》,因為在《岳飛傳》中,金兀朮被描寫成了進犯中原的侵略者,是一個反面人物,他們無法接受;二保留放馬、馴鷹的習俗;三不與外界通婚。
完顏昭集中日繪畫特長
完顏昭,又名王昭,其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第30世孫,旅日畫家。其出生在北京,後東渡日本,師從日本畫壇巨匠平山郁夫,經過數年的努力和鑽研,在中國繪畫的基礎上又吸收了日本畫的特長,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畫風。2005年9月偕同夫人來阿城祭祖,參加了阿城金源文化節,並無償捐贈畫作於阿城金上京博物館。
而完顏昭的父親完顏愛蘭也是大名鼎鼎,因擅長畫蘭草,人稱「蘭草王」。其夫人為清攝政王載灃的六格格愛新覺羅溥韞娛,即末帝溥儀的妹妹。1993年,他也來到阿城尋根,留給博物館許多書畫,並將珍藏的溥儀的四幅行書扇面贈予博物館,表現了對祖輩與故土的一片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