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5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八閩鄉音:石出壽山藝在鼓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5-10]
放大圖片

 ■「石藝齋」劉老闆向記者展示田黃石雕《壽星》。

本報記者:涂若奔、林小宇、卓于晉

 福州民間有句廣為流傳的俗語:石出壽山、藝在鼓山。說的是壽山石產自壽山,加工卻在鼓山。日前,福建省推舉出一批壽山石雕專家,準備晉京參加「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其中就有不少專家來自鼓山。

 位於鼓山腳下的樟林村是壽山石雕的發源地。據了解,樟林村的石雕加工始於清末,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初具規模。走進樟林村,所到之處,家家戶戶都有人從事與壽山石有關的行當。據稱,村內已經形成了貫穿全村的「加工一條街」和「銷售一條街」,真可謂是「有路有巷的地方就有壽山石雕店」。

琢石「一相抵九功」

 據鼓山鎮文化站站長林銀介紹,村裡已有三千多人從事相關的行業,大多採取前店後坊的家庭作坊式經營,在全村形成了壽山石銷售、加工、打磨、底座、禮品盒生產一條龍的產業鏈。石雕工人李某告訴記者,每一塊原石都須經過雕坯、打磨、上油三道工序才能上架。要完成一件壽山石雕,少則五、六天,多則數月。

 壽山石雕刻家葉子賢介紹說,壽山石色彩斑斕、質地各異。所以比起木雕、牙雕,壽山石雕更講究因石取勢,因材施藝。石雕圈裡有句話叫「一相能抵九天功」,一語道盡解石之關鍵。藝人在創作前總要對手中石材細加揣摩,相形度勢,判斷色澤走向、砂格雜質、裂痕的分佈以及形態紋理等特點,進而考慮石刻的題材、情節、背景以及運用的雕刻技法。在經過反覆思考和琢磨之後施以刀挫,方能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壽山石熱」跨海峽

 據統計,台灣居民當中有80%的人祖籍福建,因此明、清時期閩人使用壽山石治印的習俗一直被台灣人沿用至今。目前,台灣的壽山石愛好者不計其數,藏品達10億餘件。許多台灣玩石者還常住福州,不惜以重金求購名家名作。每年一度的「5.18」海交會上舉行的「壽山石拍賣會」、「壽山石大展」等系列文化活動,都會吸引大批台灣客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