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5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嘖嘖稱奇:學生聽長輩口述 早年貪污禍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5-16]
放大圖片

 ■廉政公署副總宣傳創作主任黎美凝(右三)與部分參與計劃的同學。 受訪者提供圖片

本報記者 黃錦佳 盧燕娥

 月入數百元,依然有辦法「戴金勞(勞力士表)、玩名車」?這些「高薪」人士並非賺外快,而是靠貪污牟利。這現象在50、60年代非常普遍,一班學生透過參與廉政公署的計劃,親自見證這些奇聞。

 去年2月,浸大傳理學院傳播系修讀「組織傳播」的14位同學帶領52位中學生,一起採訪來自不同階層、曾經生活於60、70年代的年長一輩,包括老師、小販及退休公務員,了解他們當時所目睹或經歷的貪污情況,並撰寫訪問報告。

學生驚嘆「比劇集更誇張」

 4位來自聖馬可中學的同學,訪問了一位退休公務員,他曾經歷50、60年代貪污猖獗的日子。他早年曾任職海關,由於有段時間美國實施禁運中國貨,商人於是賄賂海關人員,讓中國貨如臘鴨以香港貨的名義出口。當時不少入息中等的海關人員,竟可佩戴昂貴飾物。

 其中一名學生庾艷芳說:「從未想過貪污問題真是那麼嚴重,比電視劇集更為誇張。」黃皓輝說:「在訪問過程中,最深刻的是他說到雖然貪污分子每月人工只有數百元,但卻可以『返工戴鋼勞,返屋企戴金勞』,當時的感覺真是難以置信。」

 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傳播系同學陳露怡指出,以前覺得廉署很神秘,參加計劃後,他們有機會明白反貪工作,亦加深了對貪污問題的認識,讓他們可以跳出課室,學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訓練他們的採訪及表達技巧。廉政公署與香港浸會大學「社區為本教學計劃」合辦了廉「證」歲月訪問報告計劃,透過口述歷史的模式,讓年青人透過訪問曾經歷貪污的年長一輩,加深他們了解貪污對社會所造成的禍害,從而明白維繫廉潔社會的重要,並藉此爭取年輕一輩支持廉署的反貪工作。

 訪問內容可瀏覽廉政公署「另有Teen地」(http://www.icac.org.hk/teensland)。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