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巴士阿叔》網上短片引發軒然大波,先傳出有媒體付錢給事件中的拍片者及被拍的「巴士阿叔」陳乙東做專訪,而不少商人亦抓緊機會發大財。有學者認為,社會未有探討事件背後的問題,反映目前不良的輿論現象。
被拍者慨嘆太恐怖
這段名為《巴士阿叔》的網上短片近日迅速流傳開去,被拍攝及負責拍攝的3位主角原本是陌路人,但一件事將他們拉在一起,除了成為城中熱話外,拍攝者更將未上網的《巴士阿叔續集》賣出。拍片少年方穎恆表示:「其實第一次接觸(傳媒),也不知為何會賣(短片)。」
在短片中罵人、被稱為「巴士阿叔」的陳乙東,卻認為利用片段賺錢並無不妥。他說:「我利用這件事賺錢,就是因為我無法用其他方法進入社會。」
但另邊廂,事件中無辜被大眾認識的「巴士少年」何銳熙感覺則不一樣。何慨嘆:「太恐怖,隨時隨地都會被人拍攝。」何媽媽則表示:「這些新聞令人不方便後,還要牟利,這個社會太不正氣了。」
竄改片段可招官司
學者亦認為,「社會上有很多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維邏輯,我們反而將他推到社會邊緣,當作傻子處理,這是不好的現象。」
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表示,以手提電話拍攝他人,並沒有違反《私隱條例》。另外,亦有律師表示,在公眾地方拍攝短片並非違法,但是將片段製造成其他版本,便有機會令當事人名譽受損,或有被控誹謗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