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6月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原汁原味原生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6-04]
放大圖片

 海菜腔發源於石屏異龍湖畔,是典型的原生態唱法。 本報記者 丁樹勇 攝

——石屏民族歌舞簡介

花腰歌舞

 花腰屬彝族尼蘇支系,全球僅有3.2萬人,主要聚居於石屏縣北部山區的哨沖、龍武兩個鄉鎮。因其婦女服飾艷麗花俏而稱花腰。花腰歌舞和花腰女子舞龍是尼蘇支系聲譽最高的民間藝術。花腰歌舞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踏歌」遺風,音樂曲調優美動聽,旋律節奏感強,有演唱、對唱,邊舞邊歌等形式,舞蹈人數不限,以四弦引頭,歌以合節,腹前擊掌,頓足踏地,圍圈而跳,上身動作簡單,腳上變化較多,步子小且明快,有順腳、合腳、叉腳三類組合,曾被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專家稱為「作曲家憑靈感無法創作的優秀民歌」、「具有世界性的民族音樂精品」。

花腰女子舞龍

 花腰舞龍多由十七、八歲的花腰未婚少女擔任,屆時,這些美麗活潑的花腰少女穿上以紅色為主體的節日盛裝,隨著鼓點舞動色彩同樣艷麗的巨龍,動作矯健而歡快,色調濃烈而醒目,極具視覺衝擊力。有學者認為,這體現了花腰彝同胞男女平等的先進觀念;電影《花腰新娘》的導演則認為其體現了女子個體意識向集體無意識的逆動,是自覺的女性意識向男權或父權社會的挑戰。花腰女子舞龍在全國競技、表演中屢獲金獎。

海菜腔

 海菜腔是發源於石屏異龍湖畔,流行於滇南、滇中,聞名於中外的彝族民歌精品,列滇南彝族四大腔之首,是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海菜腔多為男女對唱,一人或二人領唱,眾人幫腔,唱詞可即興創作。海菜腔唱起來昂揚激越,旋律起伏連貫,婉轉悠揚,娛樂性和參與性很強。彝族歌手李懷秀、李懷福以一曲優美的海菜腔,在第二屆中國南北民歌擂台賽上一舉成名,榮獲「中國民歌王」稱號。

煙盒舞

 煙盒舞因手持煙盒載歌載舞而得名。在這種頗具生活氣息的民間舞蹈中,煙盒實際上起到了鼓的作用。只不過,是世界上最小的鼓。在民間,煙盒舞又被稱為跳弦,與海菜腔互為姊妹藝術。煙盒舞在形式上有集體舞、雙人舞和三人舞,內容多為反映生產生活或模擬動物形態套路,總共有200餘套,現民間傳承72套。時下煙盒舞深受中外人士喜愛,並已成為城市中老年人健身娛樂的首選項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