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6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 最大的科舉考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6-09]
放大圖片

陸茂清

 四月中旬正在六朝古都南京,趁著雨後風和日麗遊覽秦淮河景區,首選是陳列古代科舉考場的江南貢院。

 明清兩代鄉試選拔舉人、會試選拔貢士的考場,叫做貢院。

 江南貢院始建於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後(公元1168年),當時屬縣學、府學考場。明朝建立後定都金陵(南京),改為鄉試、會試的場所,規模隨之擴大。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後,專門用作鄉試考場。

 清初順治二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原蘇、皖地區置為江南省,在省城江寧(南京)的貢院被賦名「江南貢院」,蘇、皖秀才每三年一次應考舉人,都在江南貢院進行。

 為適應考生增多的需要,江南貢院的規模逐漸擴大,鼎盛時期,用於考試的號房多達二萬餘間,可同時容納二萬多名考生參加考試,被稱為「中國古代最大科舉考場」。

 僅清一代,經由江南貢院中舉後考中狀元的多至五十八名,佔了全國狀元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一點八,這是江南貢院享有盛名的又一原因。

 清末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延續了千餘年的科舉制度廢除而興辦學堂,江南貢院從此閒置。民國七年(1918年)拆除大部分建築開闢為市場,僅留明遠樓、衡鑒堂。南京國民政府建立,江南貢院原址成了首都建設委員會及南京市政府所在地。

 今天的江南貢院全稱為「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設在江南貢院原址,1989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正門上方,「江南貢院」四個鎦金大字特別醒目。兩個武士佇立大門左右,全身甲冑,手執長矛,威風凜凜,考場如軍門、刑場的森嚴感覺油然而生。

 貢院四周高牆環繞,四角各築有一座兩重簷的磚木結構建築——瞭望樓,上面有軍士晝夜守望,嚴防場內外勾結如傳遞、槍手翻牆而入等作弊行為。

 正門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石牌坊和一隻石獅子,石牌坊額文分別為「明經取土」「為國求賢」。大門內是龍門,取「鯉魚跳龍門」之意。

 「龍門」向前,直通明遠樓。此樓為明朝永樂年間初建,清朝道光年間重建,三重簷正方形磚木結構建築,共有三層,上面兩層均為木結構,四面皆窗,登臨四顧,貢院情事盡收眼底,考官與監巡官在此發號施令和警戒。

 明遠樓陳列著江南貢院的模型,及明代以來的二十二塊碑刻,人們可以從中了解江南貢院的全貌。明遠樓的東西兩面,是一排排供考生考試的號房,用千字文編排號數,又稱號舍。

 迭經風雨滄桑,江南貢院原有的號房已無遺存。陳列館作歷史再現,按原樣復建了四十間,每間寬四尺,深三尺,前面攔有木柵,後面開一小窗,以利監考。房內兩邊牆上各有上下二條槽縫,插上木板,上面的用作考試几案,下面的作坐凳,夜裡二板合併當床鋪。考生進入號房即關上木柵封號,答卷、吃喝、解手、睡覺都在裡邊,不得離開一步,俟交卷時方才開柵離去。

 現今西面各個號房中,均置有一尊彩繪考生塑像,或伏案疾書,或冥思苦索;或從容不迫,或雙眉緊蹙,神態各 異,栩栩如生。

 東面號房是模擬江南鄉試的場所,讓遊人感受科舉考試的苦甜悲喜。中外遊人著古代秀才衣,在監考官指引下進入號房,唱名就坐答卷。答卷完畢,畢恭畢敬交與考官。考官評定名次,當眾放榜,發放「捷報」,中舉者行禮接受,無不喜氣洋洋。

 明遠樓後是至公堂,係監試等管理考場事務官員的公務處與居所。堂中央高懸康熙皇帝御書「旁求俊義」匾額,堂內有明代名士楊士奇題寫的楹聯:號列東西,兩道文光齊射斗;簾分內外,一毫關節不通風。

 至公堂現為陳列館的主展廳。正面匾額下的巨幅「貢院入榜圖」,展現了江南鄉試放榜盛況。四壁展出科舉制度的創立與發展,考試程序、內容、規則、考官設置,以及江南貢院的鄉試次數、中舉後又中狀元的人數等史料。堂內中央的長方形展櫃裡,由百餘泥俑組成「殿試張榜隊列」,新科進士披紅掛綵騎馬遊覽京都街市名園的隆重熱鬧場景,形象生動再現。櫃裡還展出有科舉考試的考卷、捷報、考桌、考籃、油燈、食品、文房四寶等文物和工藝品。至公堂往後為戒慎堂,出了戒慎堂後門(又稱外簾門),經水池上的飛虹橋,穿過花圃,是稱之為內簾的衡鑒堂,這是主考官與同考官閱卷、評定名次處。內外簾各有門,中間還隔以官員、甲士看守的飛虹橋。內外簾官壁壘分明,不得跨越,防止私相舞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