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7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海灣茶業有限公司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清遠經濟加力起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7-05]
放大圖片

 ■清遠市委書記陳用志(右一)陪同曾蔭權特首在清遠考察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張馨予

 近年來,清遠通過「六大創新」——創新觀念、創新戰略、創新政策、創新區域、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班子建設——實施了「三化一園」(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和珠三角後花園)戰略,通過著力營造「窪地效應」,先後引進了1680多個投資項目,合同投資額超過1220億元,其中半數以上項目已投產,從而啟動了工業化引擎,後發優勢強勁迸發,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得以長足發展,去年一舉奪得GDP、規模工業總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七項指標增幅全省第一、地方財政一般收入增幅全省第二的「七金一銀」佳績。

解讀「清遠現象」內涵

 談到外界所評論的「清遠現象」時,清遠市委書記陳用志說,「我認為主要表現在五大方面的變化:一是清遠由過去被戲稱為『鄰近珠三角的寒極』變為外來投資的熱土;二是由低增長變為高增長,特別是去年全市GDP增幅達23.3%,高出全省平均增幅的10.8個百分點,成為全省經濟總量躍升最快的市;三是從排位居後變為排位居中,全市經濟總量從5年前的第19位躍升至去年的第15位;四是從無品牌到有品牌,目前全市已有10個省級著名商標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10個區域品牌;六是從『窮』現象到『富』現象。」

 他認為,「清遠現象」的實質是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的現象,是後發地區創新發展的模式。2005年,清遠市經濟增幅在2004年取得「四個全省第一」的基礎上,又在全省考核的八大經濟指標中取得GDP、規模工業總產值、規模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七個全省增長第一」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第二位,增長速度從2001年全省倒數第二一躍而為第一。近3年來,清遠引進外來投資項目1600多個,合同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在此次粵港經貿交流會上,一系列外商獨資項目,如香港馳迅國際、實豐(香港)有限公司、香港昌興、香港中大印刷、香港萬邦鞋業等計劃在清遠投資發展,僅這幾家公司投入就超億元美金。

工業化:跨越式發展的支撐點

 陳用志認為,清遠「窮」不是窮在錢上面,而是窮在腦袋上;山區落後不在區位,而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尤其是交通;山區欠發達不是農業不發達,而是工業不發達。清遠要把工業化作為推進跨越發展的支撐點,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市場化為基礎,以城市化為載體,以「後花園」為依托,「四個引擎」齊動,真正增強發展的動力。

 因此,清遠大力引進外資「借雞下蛋」,將滯後的交通、能源、城市建設抓上去。僅交通建設方面,就在全省山區市率先實現縣通鎮公路全部硬底化目標,使清遠從珠三角的「鄰居」變成了「門口」,原來的「區位劣勢」變成「區位優勢」。

 同時,清遠積極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優勢和區位特點,有計劃地進行產業佈局:市中心區域以生物醫藥、輕工產業為龍頭,英德以發展水泥、水電為龍頭,北部山區以發展水電、火電為龍頭。做大做強建材、陶瓷、能源、生物醫藥、電子家電、紡織服裝、汽車配件、金屬製品、農副產品加工、製鞋皮革等十大支柱產業,延伸和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規模產業集群。

抓工業不忘環保

 陳用志說,這兩年,清遠在大力實施「三化一園」戰略,掀起「二次創業」高潮,加快發展地方經濟的同時,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工業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以建設「青山、碧水、藍天、綠地」的清遠為目標,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做到「五個不動搖」:

 一是堅持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不動搖。作為後發地區,我們有發達地區環境保護的經驗和教訓可借鑒,在發展規劃上可以更理智一些。

 二是堅持有選擇性地引進項目和發展經濟不動搖。現在產業轉移機會難得,已成為投資熱土的清遠,來投資者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我們,我們也選擇投資者,對較微污染的工業項目要有所控制,對重污染的項目,我們堅決拒絕引進,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追求產值,絕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三是堅持工業進園不動搖,發展新型工業,必須建設好工業園區,防止村村點火,處處冒煙。清遠總面積達1.9萬平方公里,是全省國土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可統籌發展的空間大,我們規劃只用四分之一的地方發展工業,用四分之三的地方搞自然生態建設,保持自然風光。

 四是對引進的項目與環保設施堅持「三同時」(即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不動搖。

 五是堅持環保建設社會化不動搖。為進一步做好環境保護和建設工作,今後我們將實行政府引導和社會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做到「三個社會化」(即污水處理廠投入社會化,垃圾處理社會化、綠化和環衛工作社會化)。進一步做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加快生態清遠、綠色清遠的建設步伐,努力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海灣茶業有限公司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