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8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物工程治「傷口」 瀉泥風險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8-19]
放大圖片

 ■當局在九龍坑山北試驗生物工程鞏固斜坡,以免再度傾瀉。 土木工程拓展署

 【本報訊】全港每年約有三宗天然斜坡因山泥傾瀉威脅民居,港府明年會以嶄新技術修復有關的危險斜坡,以紓緩再度山泥傾瀉的風險。土木工程拓展署總土力工程師汪學寧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採用生物工程修復天然斜坡,植物覆蓋重生快逾10倍,年多已有哺乳類動物足跡,生態系統回復之餘,山泥傾瀉風險驟降。

試驗土壤生物工程

 本港市區每年約有近20宗天然斜坡的山泥傾瀉報告,當中有2至3宗較接近民居。汪學寧在專訪時表示,當局過往會以噴漿、泥石壩來修復和鞏固,以減低再傾瀉的風險,但把混凝土運往偏遠地方存有困難,修復後有礙觀瞻。他稱,前年已在大埔九龍坑山北面,試驗土壤生物工程技術,來修補山泥傾瀉後的「傷口」。

野生動物重現叢林

 當局再於去年夏季,在九龍坑山南北兩面、大嶼山深屈和屯門試驗有關技術,評估在不同土壤的修復情況。經歷逾年的觀察,生物工程有效修復「傷口」。汪學寧表示,山泥傾瀉帶走表層土壤和植物覆蓋,大自然須用上十年時間始能修復這重創,但當局在九龍坑「傷口」使用新技術後,一年多已大致復完,更有動物「進駐」。

 本報記者日前在工程師的陪同下前往親身視察,負責為工程提供意見的樹藝師劉耀祖表示,現場找到了類似黃攭帠末猼瑭T便,雖難以辨認是那種哺乳類動物,但足證生態已恢復。汪學寧笑言:「山泥傾瀉造成的傷口,生物工程就仿如膠布,讓植被得以恢復,避免傷口再受到風吹雨打,使傷勢惡化,再有山泥傾瀉。」

固土復生態減危險

 當局對試驗計劃既能鞏固斜坡,又能讓生態回復感到滿意。汪學寧表示,每年約有10至20個天然斜坡有山泥傾瀉,初步評估每年會有2至3個天然斜坡,因較接近民居,而需要以土壤生物工程技術進行鞏固,以減輕再度山泥傾瀉的風險。他稱,現正草擬有關工程技術指引,接近訂案階段,料年底前會完成讓業界參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