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8月1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文化潛質光芒四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8-19]

■藍鴻震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新論壇副召集人

 整個香港為兩位音樂小天才取得國際殊榮而高興和歡騰之餘,應該看到今次成功不可能單靠幸運,而是建基於經歷了多年艱苦努力,培養文化基礎而成。同時也表示香港文化在年青一代中,似乎已達到一個境界,具有深層次的潛力,有待政府、文化學術界、家長、父母和港人共同開發。

 很高興從電視和媒體上看到,年僅十歲的香港鋼琴小天才沈靖韜,在德國埃特林根國際青少年鋼琴賽(15歲以下組別)中,擊敗177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小音樂家,贏得冠軍,這是一個世界頂級的國際鋼琴賽。同一時間,13歲的少女黃蔚然,亦在同一比賽組別奪得季軍。誰還敢說香港是文化沙漠。

香港的驕傲和殊榮

 整個香港應該為我們兩位香港小天才高興和歡騰。說到十歲的小靖韜,不單為香港爭了不少光彩,更是香港第一次取得這項國際殊榮,且比十年前世界公認為音樂天才、我們引以為榮的中國鋼琴家郎朗,以十二歲之齡贏取冠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努力推動文化工作的成果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中環近天星碼頭的第一所大會堂落成,雖然大部分市民當時不知道這些較高級、包括有厚地氈的設施有何用途,最初要由歐必達和陳達文這些第一代「文化公務員」,引進市民去聽音樂和學習欣賞各種類的文化演出。在當時的香港,能有機會親身學習到各種西洋樂器的,都是極少數較富裕家庭為子女安排的活動,差不多是特權階級才有的機會。直至七十年代中期麥理浩時代,由蕭炯權為首任處長的政府音樂事務統籌處(第二任處長為黃錢其濂)才把年輕人學習音樂,尤其是西方樂器的機會帶到各階層,包括基層年輕兒童。巧合的是,筆者當時正為在李福求民政司旗下負責康樂文化政策的首席助理民政司。當時也有人懷疑,在經濟不大富裕的當時,把納稅人的寶貴資源用在學習「玩樂」是否恰當。今天看來,前人種下的德政,慢慢得到了收穫。

 這數十年間,無論政府、民間、文化和音樂工作者,都各自出力和貢獻。回歸後,筆者為民政事務局局長時,接收了文化和康體政策,並成為香港藝術學院董事會成員,推動文化工作和參與年輕人音樂藝術學習工作,是非常富挑戰性和興奮的。相信何志平局長、香港文化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對今次兩位年輕小天才,獲得此榮譽,應該感到欣慰和快樂。似乎香港已到了一個可以在音樂和其他文化範疇,可向最高境界邁進,值得興幸。

各界出錢出力培養更多天才

 在此,我有四點意見:

 (1)政府應安排開一個類似祝捷會的活動:何局長可安排在禮賓府舉行酒會,在文化中心或大會堂舉行一至數場音樂會介紹這位小天才和其他國際音樂賽得獎者一同給港人認識;又可在國慶文藝晚會或在香港回歸十周年文藝晚會讓我們的音樂小天才有機會演出。

 (2)主動向兩位小天才家人建議,有關國際間的最高學習音樂渠道、獎學金和獎勵計劃,提供機制讓我們有天份的小天才得到最好的發揮。

 (3)設立機制讓多些兒童和青年有機會學習,發揮除了書本以外潛能。

 (4)安排國際著名音樂家如郎朗、馬友友等多些來港表演,和舉行大師級訓練班,這不但對愛好音樂的群眾和市民,發揮香港對音樂的熱潮,且對有天份的和富有音樂細胞的兒童,也可以積極發揮他們的潛能。香港有很多人如觀瀾高爾夫球會的有心人,樂於出錢出力推動這方面的活動。

 兩位小天才和其他有天份的兒童,會否成為第二個郎朗,大家不得而知。但今次他們的天才潛質,明顯地表露無遺,香港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做好準備工作,難保世上第二個莫札特不會出現在香港!(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