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8月3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二成港幼童或患中耳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8-31]
放大圖片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喉科主任唐志輝表示,香港大部分家長的警覺性甚低,最少有8成中耳積液患者因此錯過診治。 本報記者陳美琪 攝

 【本報訊】(記者 陳美琪)孩子上課老是不專心、在家中「叫極唔應」?除頑皮外,亦有可能是患上中耳炎。中文大學發現此症十分普遍,且估計病發率持續上升,年紀越小病發率愈高,尤其是2至3歲的兒童,平均5人便有1人患病。由於香港學童一般於6、7歲才接受聽力測試,加上大部分家長的警覺性甚低,最少有8成病人因此錯過診治,有機會導致永久性聽力受損,甚至失聰。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宋家強解釋,中耳積液(中耳炎統稱)成因主要是耳咽管功能不良、上呼吸道感染、敏感症、先天性免疫系統受損或未成熟,導致耳咽管阻塞、中耳分秘積聚。由於兒童抵抗力較低,容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而且鼻咽管較窄及垂直,易被阻塞,故患有中耳積液機會較大。

2至3歲童最易發病

 中大醫學院自1995年起,為6,872名兒童進行研究,在2至3歲、4至5歲及6至7歲的研究對象中,中耳積液發病率為21.6%、7.1%及5.2%。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喉科主任唐志輝昨表示:「家長單憑觀察難以發現子女的聽力問題,只有2成家長發現孩子患中耳積液,即使父母察覺孩子聽力有問題,亦未必有跟進。」若不及早診斷,可構成中耳結構永久損害,導致弱聽,對孩子的學業、語言及社交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中耳積液須動手術

 他指出,曾有一名3歲小童發現患有中耳積液,遂全身麻醉進行手術,用儀器在其耳膜上弄一個小孔,插入耳管,以排出耳液,後來耳管脫落,積液導致鼓膜下陷,但該小童到了外國讀書,沒有再進行療程,於12歲返港時已有中度聽力問題,而中耳亦會形成膽脂瘤,須動手術移除。

 他續稱,中耳積液包括短時間可治癒的急性中耳炎,及持續出現的慢性中耳炎,約有7至8成患者會自行痊癒,但慢性中耳炎可能對兩成患者造成長期聽力問題。

量度耳壓即知結果

 他提醒家長,吸入二手煙、非母乳餵哺、家族中有敏感症或耳疾等,會增加患病風險,當中男童的患病機會亦較大,若發現子女持續3至4個星期有鼻塞、喉嚨痛等症狀,便應帶往醫生處檢查,量度耳壓即可知結果,一般私家診所收費約200至300元。

 根據1998年有研究顯示,香港5至7歲的兒童當中,中耳積液發病率為5.3%。唐志輝表示,中大將會於明年再進行有關研究,估計發病率會有所增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