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9月1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耕耘與收穫的見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9-14]

■張志剛 資深評論員

 邵逸夫獎今年已經是第三年舉辦,這是每年一度的學術盛宴,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給予表揚和肯定。邵逸夫獎由邵逸夫爵士創立,每年在天文學、數學和生命科學與醫學三個領域選出最傑出表現的科學家。每次舉行正式頒獎的晚宴,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來自全球的得獎者,但更令人關注的是年屆九十九歲高齡的邵逸夫爵士。前晚出席頒獎的邵爵士,和過去兩年一樣,都是不用攙扶,不坐輪椅,進場送客,都是興致勃勃地獨自往來。病癒的邵逸夫先生,和以前沒有兩樣。

 邵先生對教育的資助,香港人都耳熟能詳,香港的大專院校,沒有幾家不曾接受過邵先生的捐助。近年邵先生更全力協助內地的教育發展,由小學到大學研究,共有四千多個項目,金額超過三十億元。

 今年獲獎的科學家共有六位:天文學獎得獎人數最多,共有三位,數學獎也有兩位,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的吳文俊教授,而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則只有一位得主,也是頒獎當晚最為矚目的年輕科學家王曉東教授。

 王曉東教授出生於一九六三年,今年只是四十三歲。王教授矚目之處,固然因為他的研究是和每個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人體細胞研究,以及防治癌症的最新治療方法,同時也包括王教授從艱苦中成長的奮鬥經歷。

 在二○○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美國科學院宣布,美國籍華人學者王曉東被選為該院院士,這是美國科學界的最高榮譽。身為美國科學院院士,除了獲得舉世公認的學術地位之外,每年更享有一百二十萬美元的研究經費,確保他們在研究事業中可以得心應手,盡展所長。

 王曉東不但獲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目前的院士之中最年輕的一位。美國國家科學院有院士二千多名,但從來獲選的華人學者並不多,以前獲選的都是年紀相當的科學家,如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陳省身等。而王曉東,則是一九四九年後,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之後赴美深造,最終獲選為院士的第一人。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有二十多萬人赴美留學,而王曉東是能夠進入美國科學界最頂尖領域的第一人,也是繼陳省身、簡悅威之後獲得邵逸夫獎的第三位華人科學家。

 王曉東的成就,不只是他個人努力的成果,也彰顯了自四九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科學家在困難的環境,努力不懈而取得舉世公認的學術成果的最佳典範。王曉東不是出身學術世家,而是來自河南新鄉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兼且自幼父母雙亡,由外婆撫養成人。但由河南師大附中,到進入北京師範大學,王曉東的學業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品學兼優。在北師大攻讀生物碩士課程時,王曉東考得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學位,跟隨諾貝爾獎得主歌德金博士研究膽固醇對基因的調節。一九九五年起,王曉東開始獨立領導實驗,研究細胞凋亡的生化途徑,探討細胞生長與死亡的規律,為癌症和眾多傳染病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王曉東研究一種可以打破腫瘤的堅硬保護體的蛋白質細胞,可以誘使腫瘤細胞自行毀滅,這種對癌症治療的方法,大大提高了癌症治療的存活率。由九六年起王曉東建立自己的研究室後,他的論文成果被其他科學家引用近兩萬次,是過去十年被引用率最高的科學家之一。

 王曉東的科學成就是全球性的,但作為美籍華人學者,他是二十多年來留美的中國學生的典範,不但在學術上取得輝煌成就,也為中國的科學發展盡心盡力。在○三年,王曉東被委任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目標是把這研究所建成世界第一流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

 而王曉東獲得邵逸夫獎也具有特殊意義。邵逸夫先生投入鉅資,過去二十多年支持中國教育發展,王曉東是四九年以後大陸學生取得美國科學院院士之第一人,當邵先生和王教授同時站立在台上之時,我們可以看到耕耘和收穫,也肯定了捐助教育事業的意義。(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