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外儲管理或「外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14]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海 巖

 到今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9879億美元,本月或突破萬億美元大關。中國外匯儲備構成主要為美國債券,為避風險,中國一直在探索外匯儲備多元化路徑,最新的進展是,中國政府逐步開始接受新的外匯儲備管理觀念,借鑒其他國家將外匯儲備交給外部專業機構管理的做法,研究對超額外匯儲備進行合理多元運營,從而降低儲備的風險和增加收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近期對外列出運用現有外匯儲備的「購物」清單;政府專家建議,在保持流動性的前提下,將一部分外匯儲備交由其他基金管理機構運營,以達到增值和實現國家戰略意圖的目的。

 據透露,最近一兩年來,中央研究了其他國家將外匯儲備交給外部機構管理的經驗,尤其詳細研究韓國近兩年來的探索—將部分外匯儲備交由共同基金之類的機構管理,並由外國銀行擔任顧問。對於新加坡的模式(詳見另稿),央行亦讚賞有加。新加坡通過成立政府投資公司和淡馬錫控股,分別管理外匯儲備和國家的投資。2004年成立的控制著中國最大幾家銀行的多數股份的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被認為是央行對實踐新加坡模式的探索。

購物清單原材料列首位

 有關專家透露,近期中國政府在外匯儲備管理方面出現有一些變化,注意力逐步轉向大宗商品或黃金,中央高層首次提出擴大外匯儲備運營,增加重要戰略資源進口儲備。最近還有消息說央行購買厄瓜多爾國庫券;溫家寶和曾慶紅近期公佈了中國運用現有外匯儲備資金的「購物」清單,排在這份半公開清單之首的是原材料,而且,最近中國正式啟動戰略石油儲備,第一批原油入庫。而至於對沖美元匯率走低風險的工具——黃金,中國政府還在考慮是否買入。此外,中國政府還希望央行以外的機構增加持有美元,放開企業海外收購,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允許和鼓勵個人持有外匯。

支持併購戰略性資產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認為,外匯儲備是國家的主權財富,在確保安全保值、流動性的前提下,應該追求增值、甚至投資收益,以及實現國家的戰略意圖。

 對於調整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和資產結構來保值增值,何帆認為這一做法未必有效。主要是因為,如果中國將美元資產調整為歐元或日圓資產,一則歐元和日圓已經相對於美元有較大幅度升值,風險相應提高,二則歐元國債和日圓國債的市場規模太小。由於美元在過去幾年中的貶值,包括黃金、石油、重要金屬、房地產在內的多數替代美元資產的價格已經發生大幅度上升。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投資於上述市場可能對國際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何帆認為,可以通過外匯儲備的有效運用提高中國的經濟競爭力,有必要從國外獲得更多的市場、資源和關鍵能力,外匯儲備投資應該著眼於提升本國企業國際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支持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擴大海外投資,併購國外戰略性資產。

外儲劇增兩面睇 存在四大風險

 按照目前海外資金對中國國內市場的熱衷程度,以及貿易順差絲毫沒有減緩的態勢而言;按照每個月近200億美元的平均增速計算,到2010年,中國外匯儲備在2006年1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再翻一番,達到2萬億美元左右。

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

 巨額的外匯儲備,在有的人眼裡,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是即將開席的一場盛宴;而在另一些人眼裡,則是一個危險的臨界點。專家普遍認為,如今外匯儲備已不僅僅意味著經濟實力壯大、綜合國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國家對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也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並導致貿易摩擦加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外儲過多將帶來一系列難以控制的後果:首先,進行對沖的央行票據規模會大幅上升,而央票的大量發行又會帶動市場利率上升,加大對沖成本;其次,會導致未來央行資產負債表發生十分顯著的變化,其總資產會迅速上升,預計到2010年年末,貨幣當局的資產中超過80%為外幣形式的外匯儲備,而負債將全部為央票體現的本幣負債,這會導致貨幣當局貨幣錯配的現象更為嚴重;第三,會改變商業銀行的資產結構,商業銀行在央行不斷對沖的格局下不得不大量持有央行票據,並將會承受更高的準備金率和不同形式的信貸控制。此外,美元貶值的潛在風險也影響著外匯儲備的安全。

外儲與貨幣政策 專家建議隔離

 國內的政府智囊專家紛紛建議用新的觀念來管理中國的外匯儲備。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認為,可以對外匯儲備實行分檔管理。在功能上,國家的外匯儲備可以被區分為應付流動性部分和獲取收益部分兩大類。作為第一步,暫可考慮將外匯儲備分為流動性部分和投資性部分兩檔。其中,流動性部分主要用以維持匯率穩定及金融安全,主要以流動性較高的資產形式持有,不對其提出收益性要求,其規模可以在某個貨幣供給的範圍內確定。對於投資性部分,則應提出保值增值的目標。積累一定經驗後,也可以考慮引進全球性的基金管理機構參與這部分外匯資產的管理。

 此外,李揚提出,應當盡快將外匯儲備從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移出,同時在外匯儲備操作與貨幣政策操作之間設置隔離牆;可以考慮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大國那樣,專設外匯平准基金,其資產主要為外匯資產,其負債主要是特別債券、外匯資產債。

新加坡模式三大機構協同「攻防」

 如何當好國家賬戶的理財大師?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的經驗或許能為近年來受高額外匯儲備煩擾的中國提供有益借鑒。

 新加坡政府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轉變投資政策,將外匯儲備的投資對象從低回報的流動性資產,轉向長期、高回報的資產。

投資國際金融和高科技

 伴隨投資策略轉型的是管理機制的改變。1981年5月新加坡成立專門的政府投資公司(GIC),專司外匯儲備的長期投資。與此同時,固定收入投資和外匯流動性管理保留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除了GIC,新加坡政府管理外匯儲備還有另一個「枴杖」——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這家原本負責管理新加坡國有企業的機構,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利用外匯儲備投資於國際金融和高科技產業。

 總體上看,GIC、淡馬錫以及MAS是新加坡外匯儲備管理的三大機構,發揮主導作用的是新加坡財政部。MAS持有外匯儲備中的貨幣資產,主要用於干預外匯市場和作為發行貨幣的保證;新加坡外匯儲備積極管理的部分,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和淡馬錫控股負責。GIC主要負責固定收入證券、房地產和私人股票投資。它的投資是多元化的資產組合,主要追求所管理儲備的保值增值和長期回報。淡馬錫的主要職能是對本國戰略性產業進行控股管理,同時提升新加坡企業的盈利水平和長期競爭力。

儲備「外判」前考慮因素

另一視角

 金融市場中不存在百戰百胜的法寶,如此龐大的國家外匯儲備在交給專業機構運作前,必須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一﹐在中國,若將外匯儲備交由外部專業機構運作,可以視作一家「變相的」國有企業的運作,就不得不考慮到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問題,一旦出現投資虧損,究竟是市場運作失誤還是有意為之,如何釐清管理者的權利和義務,獎勵和懲罰。比如中國大型國有企業在期貨市場上遭遇的尷尬就是一個例子。

 二﹐任何分析方法与操作系統都有缺陷,難以規避,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這是一家主要從事定息債務工具套利活動的避險基金,掌門人是被稱為能「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套利之父梅里韋瑟(Meriwehter),他聚集了華爾街一批證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和舒爾茨、前財政部副部長及莫里斯、前所羅門兄弟證券交易部主管羅森菲爾德(Rosenfeld),堪稱夢幻組合,該公司在1994-1997年取得驕人業績,資產淨值從12.5億美元上升到48億美元,增2.84倍。但是,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使其在短短的150天內淨值下降90%,面臨破產。

如何多元化?可行辦法多

專家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超適度外匯儲備可以一次性注資、收購長期以來地方與中央政府頻頻博弈、遲遲不能解決的地方高風險中小銀行等問題,將銀行的地方控股為中央控股(在適當的時候再擇機退出);還可用外匯儲備來彌補社保基金缺口,及從海外大量購買各類物資。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王建:用外匯去購買今後發展需要的實物資產,因為美元貶值就等於實物資產升值。國家應該把外匯儲備作為流動資金注入到大型公司,讓它們到海外購買鐵礦和油田,為中國盡快建立戰略油、戰略金屬、戰略物資的儲備基地做準備,這才是從長遠考慮的做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