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四大商會擬赴京要求緩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04]
放大圖片

 ■大批在內地的香港廠家因缺原料而面臨停工壓力。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李永青

 國務院五部委今年9月中聯合發文,表示將禁止加工貿易進口的原料數量,由原本80種大增至400種後,大批在內地設廠的香港廠家因缺料而面臨停工壓力。由於涉及逾萬家港資工廠的存亡,香港工業總會、香港中華廠商會、中華總商會及香港總商會四大商會可能於本月6日後,組團到京交換意見,要求延緩實施禁令。

 國務院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家環保總局昨再聯合發佈第82號文,即新的加工貿易禁止商品目錄,清楚列明哪些產品禁止出口、入口及進出口。同時,在今年11月22日前,已獲商務主管部門批准的加工貿易業務,允許按加工貿易備案,可在合同有效期內執行完畢,但在期限到期仍未執行完畢,將不獲延期。該公布將在本月22日起正式執行。

「目錄」22日起正式執行

 四大商會已於本月初,聯署致函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港澳辦主任廖暉、中聯辦主任高祀仁等,要求將執行期延遲及清楚說明內地對加工貿易之發展方向。同時,商會方面也與特首曾蔭權和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見面,要求關注事件。

「檯帳實轉」納稅大增

 他表示,由於時間緊迫,訪京團人數不會太多,每個商會最多只派三、四人作代表。為加強代表團的份量,他們已邀請中聯辦官員、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工商及科技局局長王永平一起訪京。是次訪京的要點,首要是要求將禁止加工貿易進口原料的執行日期延遲、要求維持「檯帳空轉」。商會估計,若落實「檯帳實轉」,單是廣東省的加工貿易廠家,便需交納約280億元人民幣,將大大加重廠家的負擔。

冀能明確加工貿易前景

 另一個重點,是希望中央有關部門清晰說明內地是否歡迎加工貿易繼續存在,若認為不再需要加工貿易,便應給予一定時間,令廠家可進行產業升級等工作。最後,希望能將香港的商會,列入內地正式的諮詢對象,日後推出重大政策前,能給予充足時間作諮詢。

 另外,除了各商會四出反映訴求外,不少港區人代及政協委員,亦利用現有渠道,向相關部門反映意見。據悉,雖然政策由財政部、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及國稅總局部委聯合發文,但商務部及海關總署成為最多人反映意見的部門,特別感受到事件之迫切性。

 另外,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商務部副部長馬秀紅周四在北京出席第十屆CEO年會時指出,雖然現時國家的外匯儲備充裕,但仍將積極有效地吸引外資,只是引進外資的政策會有所調整。「在新環境下,引資的重點在於優化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提高投資質量和水平。」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