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霍英東的風格和風範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08]

■洪清田 資深評論員

 霍英東代表了香港商人以近百年來中西方交流、衝突和融匯中磨練出來的特長,務實回饋國家民族的一個難得範例。這方面,最具實質政策啟導作用和文化象徵意義的,是白天鵝成功把港式經營和管理移植廣州,由南至北,開幾十年中國開放改革風氣之先。他是香港的、中國的。

 中西之別,經濟和工商百業的功能和發展,以至商人的活動自由和地位,是一個關鍵切入點,百多年來成為中國現代化的一個主軸、場域和指標。

 香港可能是中國第一個以商業活動、商人階層作為社會主體主流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社會。中國的現代化,一個含意是中國人社會由鄙商反商向重商利商的轉型。霍英東走過這條路,而且是跨越中西方的歷史和文化差距。他走過這條路的時候,為自己和家人牟,也為這條路修路築橋,為眾人百姓牟,為歷史牟。

 鴉片戰爭打破中國的百年閉關自守,但中國人要大半世紀才認識需要現代化、走向世界。起初的幾十年,要的只是簡單直接的富國強兵、救亡圖強,沒有現代化的概念。救亡圖強起初是等同船堅跑利的軍事力量,繼而擴大到工商百業和經濟實業,再而是教育、科技和社會民生秩序,再而是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再而是法治,再而是文化哲學,以至總體的文化生命。

 霍英東一生,經歷香港這百多年的一半時光。從輟學開始,他和香港社會和商界共呼吸六十多年,參與香港這百多年的轉型的三分一,以他融匯中西、分清主次的思維和辦事方式,在多重的客觀「深層次矛盾、問題和風險」中走出一條路,找到最可能的自然應然、合情合理均衡點。

 這絕非容易。百多年來在中西的汪洋大海的湍流中,內地和香港不少人在不同階段都曾不明所以、不知深淺,或虛妄自我高貴,或初學便開快車,在客觀「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是逃避挑戰,就是盲動蠻幹,遇挫折即條件反射,不忿,恣意,以權力和資源掩飾、卸責、護短。二百年,中國對於現代化和現代性,仍未得要領。

 相對於中國內地百年,霍英東和香港社會一樣,堅持商業利益、民族感情和學習西方新式管理。這不單是限於商業行為和活動,而是廣及於日常生活、社交和政治經濟層面。近一世紀的香港九七前的英人模式、香港九七前華人模式、香港九七前後華洋混合的模式,他取長補短,一一化險為夷。辦事、對人和賺錢,正反敵友各方加諸他身上的榮辱,有故無故,他似乎無所謂。現代社會的企圖謀略計劃的社會行動集束列序(Configuration of social actions in game-play),在神聖時間中由公正公平的競爭過程決定結果,他接受結果,找到正正反反因素之間的自然應然的合情合理均衡狀態,有取有捨,有代價有收穫,見慣也平常,保持平常心。香港現在各界和各方面立場觀點的人士和群體,基本上對他都持正面的評價。

 百多年的「中體西用」,只進入西方的「已知之知」,略見成效,霍英東似胸中自有塊壘,自覺不自覺之間,看到不足,看到距離目標還很遠、有多遠,會有什麼反覆難關,又有直覺知道在什麼要害處行動,常懷「走多遠就多遠、多少就多少」、「即使明知輸,也要輸得好好睇睇」之念。霍英東的啟示是:把自己放在歷史和現實現象的未知和不確定之下,務實做好可以做好的,謙遜虛心,勿囂勿傲、戒躁戒虛妄,不自我膨脹、以我為主,百姓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歷史自然有一個公道說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