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布什內閣 「鷹派」沒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10]
放大圖片

 民主黨在美國中期選舉全面報捷,12年來首次全面控制參眾兩院(見圖表)。共和黨重創,總統布什表示要承擔大部分責任,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布辭職,令現時布什內閣僅剩下副總統切尼一個代表新保守主義的「鷹派」,意味新保守主義沒落。

 最後一個公布參議院選舉結果的是弗吉尼亞州,民主黨人韋布以7,000票之差,力壓共和黨候選人艾倫,令民主黨在今屆選舉中增添6個參議院議席,聯同親民主黨的獨立議員將成為參議院多數黨。如果選情確認,民主黨參議員里德將成為參院臨時議長。

布什承認伊策「不夠好」

 共和黨同時失去參眾兩院,布什形容這是「沉重一擊」,他承認其伊拉克政策「做得不夠好,不夠快」,又說:「作為共和黨的領袖,我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伊戰備受批評,負責制定對伊政策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辭職,布什接納並提名曾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溫和務實派羅伯特.蓋茨(前譯戈斯)接替,最快可在年底前確認。布什與拉氏和蓋茨出席記者會時,仍高度讚揚拉氏協助全球推翻兩大恐怖主義政權,拉氏則繼續為伊戰辯護,指伊戰的複雜性不容易理解。

新保守派僅餘切尼一人

 將成為眾議院首名女議長的佩洛西期望防長換人,標誌著美國將有全新的伊拉克政策,分析家亦指撤換防長方便布什政策作出改變,美國很可能減少駐伊部隊數目,務求加快撤離伊拉克。目前美軍有15.2萬士兵派駐伊拉克。布什昨與內閣會面後表示,願意聽取任何關於伊拉克政策的意見,但他又稱,美國有責任支持15.2萬駐伊美軍,似挑戰民主黨人討論的削減伊拉克任務資金。

 拉姆斯菲爾德會多留任至少一個月。他離職後,布什內閣的新保守主義者僅餘切尼一人,溫和務實派重獲總統的垂青。所謂新保守主義,就是「一種特別的鷹派」,與傳統的保守主義一樣主張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但後者眼光僅局限於國家利益,新保守主義者則認為美國及其價值觀至高無上,應在全世界加以捍衛。  ■綜合報道

拉氏阿戰得伊戰失

 共和黨在美國中期選舉大敗,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黯然下台,成為首個政治犧牲品。分析認為,拉氏的處事方式強悍,目空一切,而且好管一切大事小事,加上處理伊拉克問題失當,受盡千夫所指以至無奈下台也是理所當然。

 拉姆斯菲爾德兩度出任美國國防部長,是布什政府中的「鷹派」力量的代表,推動建立導彈防禦系統不遺餘力,並且策劃和指揮了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其任內功過也全繫這兩場戰事。

「911」後人氣急升

 74歲的拉姆斯菲爾德曾是美國最年輕的國防部長。他的言辭以尖銳見稱,而且極喜歡控制一切,以「每事管」的態度掌管國防部。拉氏對下屬絕不留情,會在一群軍官面前辱罵當中數人,令很多人大感不滿。不過拉氏在「911」襲擊後人氣急升,間接挽救了他的事業,美軍成功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更令他的事業如日方中。

執意開戰 軍方不滿

 不過他的短視與剛愎自用的性格在伊戰表露無遺︰他在攻打伊拉克前不理會高層將領的告誡,一意孤行決定開戰;他處理國防開支失當,購入大批先進卻無所用的戰機和潛艇,但卻沒有派駐足夠的士兵到伊拉克,亦沒有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保護裝置及武器。此外,美軍一系列虐囚事件曝光,也使得拉姆斯菲爾德飽受各界批評。

 拉氏在虐囚醜聞前後曾兩度請辭,得到布什挽留。但軍方內部的不滿情緒依舊,有人批評他當年不聽意見,沒有派出足夠的兵力出戰伊拉克,亦沒有制定一個務實的後伊戰政策。今年初一批退休軍官要求拉氏辭職,中期選舉前夕,幾份軍方消息報章亦刊登文章,要求拉氏下台。布什以他來「祭旗」平息民怨也是必然之選。  ■《時代周刊》/《泰晤士報》

布什重申切尼做滿任期

 中期選舉共和黨因伊拉克政策遭到嚴重的挫敗後,總統布什前日在記者會上仍表示完全信任副總統切尼,並認為在2009年1月二人任期屆滿前,切尼仍會繼續任副總統一職。不過,布什早前對拉氏應否離職,亦曾出面力挺,聲稱對他「充滿信心」,但事實證明拉氏始終難逃下台的命運。  ■綜合外電消息

《華郵》:選前已準備換人

 布什早在本月1日與記者會面時,已在考慮踢走拉姆斯菲爾德,但當記者問他是否希望切尼和拉氏留任至2009年時,他為了保守秘密而答了一句「是」,其實,他已在積極物色人選。此外,《華郵》記者伍德沃德曾撰書披露,副總統切尼過往多次否決踢走拉姆斯菲爾德的建議,但白宮拒絕回應他今次有沒有阻攔。  ■《華盛頓郵報》

拉氏面臨「虐囚」訟潮

 即將離任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並非「無官一身輕」。負責古巴關塔那摩灣監獄虐囚案件的律師組織表示,拉氏下台後由於沒有豁免起訴權利,或要面對「授權虐待涉及反恐戰囚犯」的指控。

 憲法權利中心主席拉特納直斥拉姆斯菲爾德是「美國虐囚計劃設計師」,並表示「很高興看著他下台」。拉特納說:「拉氏授權推行一系列虐囚措施,包括用狗威嚇、脫光囚犯衣服,甚至在犯人面前性交,他從頭到腳都充斥著虐囚的念頭。」

 拉特納又指,拉姆斯菲爾德離任後,便再沒有豁免權,故「可遭起訴」及「面對美國以至海外的審訊」。憲法權利中心及多個人權組織正計劃就一項虐囚投訴,於德國法院入稟控告拉氏等人。

 現時拉姆斯菲爾德已牽涉一宗關於「反恐戰」罪犯的訴訟,但由於美國司法程序問題,拉特納認為成功起訴拉氏的機會較微。  ■綜合外電消息

美民:布什終聽到民意了!

 掌領美國國防部近6年的拉姆斯菲爾德宣布辭職,美國民眾有喜有悲,有人視此舉為布什政府終於願意聽取民意的證明。有美國傳媒和民眾都認為如果他早點辭職,或可挽救共和黨在選戰的劣勢。

 《紐約時報》在社論中寫道,失職的拉氏應該離開,「拉氏的離去只是第一步,如果美軍要回國並確保伊拉克不會生亂,政策便需要作重大的改變」。《時代周刊》的記者認為,「如果布什早一點行動,或許有助共和黨,更重要的是,開始改變伊拉克政策,他可能可拯救性命」。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指出,拉氏的引退不會即時改變伊拉克政策,但「或許改變華府的辯論語調」。

 美國民眾對拉氏辭職的消息反應迥異,邁阿密居民克魯斯說︰「選舉向總統傳達消息,讓他知道人民不高興,如果拉氏在選舉前辭職,共和黨或許不會在國會失去如此多議席。」不過波士頓居民麥凱布認為,如果布什真的願意聽取民意,應該更早採取行動。亦有人為拉氏下台感難過,「我覺得他在能力範圍內已經做到最好」。  ■綜合外電消息/英國廣播公司

蓋茨主張與伊朗和談

 獲提名為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見圖,前譯戈斯),曾經擔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由於蓋茨曾涉及「伊朗門」醜聞,當年任命局長時不乏爭議,但事過境遷,兩黨對今次任命都表示認同,預料可順利通過。

 現年63歲的蓋茨於1966年加入中情局,直至1991年在老布什擔任總統期間升任局長。其實早在1987年,蓋茨已經有機會擔任中情局局長,但由於擔心國會質疑其在里根總統時代的「伊朗門」醜聞內的角色,當時的總統里根取消了他的提名。蓋茨在1991年的國會聆訊中承認犯錯,但最終沒有遭到任何檢控。

曾涉「伊朗門」醜聞

 伊朗門是發生在美國80年代中期的政治醜聞,當時里根政府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然後將錢資助尼加拉瓜叛軍,事件被揭露後造成嚴重的政治危機。國際新聞界普遍將其與水門事件相比,故稱為「伊朗門」。

 據指布什曾在去年邀請蓋茨出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但遭蓋茨拒絕,結果最後由內格羅蓬特出任。蓋茨現任美國得州農工大學校長。

作風務實 獲兩黨尊重

 一頭白髮的蓋茨作風溫和,與拉姆斯菲爾德可謂南轅北轍。布什似乎有意羅致一批較務實、曾參與海灣戰爭的專家,助他調整伊拉克及其他外交政策。蓋茨過往一直主張與伊朗直接對話。

 蓋茨得到民主共和兩黨的尊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人洛克菲勒已表態支持,預計蓋茨的提名短期內會得到國會通過。提名公布後蓋茨表示:「我們要打擊全球恐怖主義,我們的安全和防衛眼下面臨打擊。我相信這些衝突的結果會影響世界的未來。」  ■英國廣播公司/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

盟國憂掀撤軍潮

 ■英國:英國駐美大使邁耶認為,英國不會因美國改變伊拉克政策,而與布什政府分道揚鑣。

 ■澳洲:澳洲國防部長讚賞拉姆斯菲爾德對美國有卓越貢獻,並支持繼續讓軍隊留守伊拉克。

 ■日本:政府稱拉氏離任恐拖慢駐日美軍的整編進程,另一方面表示將致力與新防長蓋茨合作,要求美國繼續堅守朝鮮政策;外務省高官指「各國駐軍可能因而要求撤退」。

 ■朝鮮:一名在日朝鮮代表指,民主黨勝出美國中期選舉,可能增加美朝之間舉行雙邊會談的壓力,亦擔心美國對朝政策出現重大變化。

 ■阿富汗:政府對拉氏下台感到「遺憾」;當地美軍稱拉氏辭職未影響他們執行反恐任務。 ■綜合外電消息/共同社

創美防長三項之最

 ■74歲,出生於芝加哥一個房地產商家庭,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

 ■曾服役美國海軍,歷任國會眾議員、總統顧問和白宮辦公廳主任等要職

 ■1975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防部長

 ■棄政從商,曾先後擔任西爾醫藥和通用儀器總裁

 ■2001年1月,成為美國首位兩度出任防長的人

 ■2006年,離任,將是美國任期最長的防長     ■綜合外電消息/《每日電訊報》/新華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