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熱心港師南昌大學育英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1-29]
放大圖片

 ■徐澤民(右一)與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本報駐江西記者 喻淑琴

 56歲的香港教師徐澤民在美國留學及任教15年、回港任教5年後,忽現回到出生地—內地教書的想法,便走到江西省,成為南昌大學的特聘全職教授。在該校法學院社會學系工作一年後,他和同事、學生的關係是「意想不到的融洽」。他的授課方式備受歡迎,閒時則向學生請教普通話,或與他們談天說地。他自言非常喜歡南昌這個「火爐城市」,甚至計劃「在江西住上10年」。

 訪問當日,徐澤民穿著最普通的灰色T恤,臉孔略帶憔悴,身形清瘦,與想像中「香港來的特聘教授、美國明尼蘇達的社會學博士」並不相符。

曾居美國 生活差異適應快

 徐澤民說,當初選擇到江西並沒有特別原因。作為社會學課程的教師,他一直喜歡到世界各地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在美國和香港生活多年後,生於東莞的他覺得應該回到出生地--內地體驗一下。當時正值南昌大學社會學系招聘教師,他很快就獲得聘任,落戶俗稱「中國四大火爐」之一的南昌(其餘為武漢、南京、重慶)。

 徐澤民曾在美國寒冷的北部地區明尼蘇達州住了15年,來到「火城」後,他的生活迥然不同。江西人喜歡吃辣,幾乎每道菜都要放辣椒,徐澤民剛來時雖不習慣,但仍硬著頭皮學著吃。

勇於吃辣 適應早起生涯

 此外,只要是上課當天,他清晨五點半就要起床,吃過早餐後,趕搭6時55分的校車到學校,7時50分即開始上課,而通常這個時間在香港,他還在睡夢當中。不過他笑稱,這些生活上的差異,他適應得很快,因為他是「四海為家」的人,且學的是社會學,成行前已做好功課,了解當地的生活習俗,因此早有心理準備。

 至於薪酬方面,徐澤民的荷包可說是大縮水。但他說錢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心情。至少在江西這一年,他的普通話大有長進,和同事、學生相處融洽,讓他過得很開心。

 儘管徐澤民很快適應了江西的生活,但讓他感到最不同的還在於教育環境。內地的教育體制、管理方式和香港截然不同,要求教師完成規定的工作量。他坦言有關要求跟他想像的不一樣,曾讓他猶豫不決。幸好社會學系系主任陳勃拍板說:「你只用教好你的書,其他關係我幫你處理。」這才讓徐澤民放下心頭大石,最終安定下來。另外陳勃還會教他起草課題大綱,就連校車時間表,他也會通過電郵告知。

 徐澤民到南昌大學任教後,更發揮了橋樑作用,經常邀請香港學者來江西講學,又帶領南昌大學的老師訪問香港的社工機構。因此,南昌大學社會學系跟香港幾所大學的聯繫交流相當頻密。浸會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更捐贈該系近500本社會學方面的外文圖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