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爾街驚呼:三面受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6]
放大圖片

 要數當今全球最興旺的資本市場,不少人都會想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然而越來越多美國銀行家和政客都擔心企業會轉投海外的資本市場,其中倫敦和香港更被視為紐約的頭號競爭對手,美國財長保爾森早前亦對此表示關注。而事實上,作為金融市場表現寒暑表的首次公開招股(IPO)宗數,美國近年的比例持續減少,今年更被倫敦和香港迎頭趕上。

 據統計,在過去兩年,全球25家大型企業集資活動中,有11宗在倫敦進行,6宗在香港,紐約僅佔4宗;而今年全球3大上市集資項目分別為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Rosneft,工行和中行在香港上市,Rosneft則選擇在倫敦。

 不過,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龍頭,美國在對沖基金和互惠基金資產、證券、銀團貸款、股票和衍生工具的交易額方面依然領先歐洲市場,但這個優勢去年已見縮窄。而歐洲的公司債市場去年起更已經超越美國。IPO的宗數是金融市場表現的寒暑表,美國在1999年IPO的宗數佔全球近6成,不過這個比例近年持續減少,今年更被倫敦和香港迎頭趕上。

新興市場崛起 美失優勢

 金融自由化令美國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和企業管理日見成熟,這些國家的公司大可在本國或鄰近地區上市,毋須再遠赴美國,就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例,前者的大公司喜歡在英國上市,後者則多選擇在香港上市。另外亞洲人越來越富有,區內公司如果要吸納他們的資金,根本沒道理在華爾街掛牌。

 不過除外在因素外,美國金融市場的客觀情況亦嚇怕不少外國企業和投資者。能源貿易公司安龍在2001年因假帳醜聞倒閉後,美國翌年通過《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加強對企業財務和金融市場的監管,但法案同時大大增加企業的會計成本,令欲在美國上市的海外企業卻步。這條法案對小企業影響更大,部分指這是他們改在倫敦上市的原因。

證券訴訟頻繁 嚇窒亞洲

 美國股東在提出證券訴訟方面的權力很大,在律師的支持下更動輒集體興訟,有商人更指這比《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更可怕。中國人壽2003年12月在紐約掛牌,未幾卻遭投資者以中國人壽「沒有適當披露母公司重大不利事實」為由,入稟美國法院,官司歷時兩年多始告一段落,不少亞洲公司都以此為鑑,避免在美國上市。美國今年有120宗涉及證券的集體訴訟案,雖然比去年的179宗為少,不過損失卻逐年遞增,由1999年的11億美元(約85億港元)增至去年的35億美元(約272億港元)。 ■綜合《經濟學人》報道

國壽紐約吃官司 國企棄美取港

 中國最大保險公司中國人壽2003年12月在紐約股市首次公開招股,但翌年3月便被代表投資者的兩間律師行告上法庭,他們指控中國人壽及其5名董事,隱瞞母公司的不利消息,致使投資者蒙受損失。

 美國一間律師行在2004年3月的入稟狀中指出,中國國家審計署2004年1月30日在其網站上披露,原中國人壽母公司中國人壽集團公司涉嫌在2003年存在54億人民幣(約53.5億港元)的會計違規行為。律師行認為中國人壽和其高層在上市前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但卻沒有在上市時披露資料,遂以「未適當披露審計資訊,違反1934年美國證券法」為由對集團提出集體訴訟。美國另一間律師樓Cauley Geller同月亦以同樣的理據提出集體訴訟。

 國壽在美國吃官司,加上《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的實施,嚇跑了不少中國企業。中國平安保險在2004年6月成為首家只在香港境外上市的大型中國企業,集資143億港元;之後的交通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境外上市的地點都只在香港而不在紐約,這5大銀行在這兩年共集資逾3,200億港元。

巨企紛至 港交所超美趕英

 國企「棄美取港」造就香港交易所超美趕英,有賴全球最大新股工商銀行H股10月在香港上市,令港交所今年新股集資額急升至338億美元(約2,628億港元),遠遠拋離紐約,躍居本年度國際新股集資排行榜的第2位,更逼近倫敦交易所的352億美元(約2,737億港元)。  ■綜合報道

薩班斯法案 削美競爭力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簡稱SOX法案)源自2001年安龍和世界通訊等大企業爆出做假帳的醜聞,法案對會計業的監督、審計的獨立性、財務信息披露、公司責任、證券分析師行為和美國證監會的權責等諸多作新規定,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

 最令企業頭痛的第404條款是SOX法案中最嚴苛的一條,規定企業內部監控活動紀錄,連產品付款時間等細節和重大缺憾都要披露,不少企業動輒花費數千萬應付此條款。根據財務執行官協會國際聯合會的調查,在法案生效的首年,遵守SOX法案的美國大企業平均成本增加460萬美元(約3,576萬港元),每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億美元(約388億港元)的公司一般需要花800萬美元(約6,220萬港元),以通用電氣為例,公司為遵守404條款的花費更高達3,000萬美元(約2.3億港元)。

美財長承認條例存漏弊

 美國財長保爾森11月發表講話時指出,自SOX法案推出後,美國的新股集資活動減少,企業亦為遵守條例而耗費很多時間和金錢。他認為近年不少企業轉到倫敦或香港上市,眾多美國上市公司又轉為私有,反映條例的漏弊,大大損害美國資本市場的競爭能力,故建議建立一個較具彈性的監管機制。

 紐約市長彭博早前與紐約州參議員舒默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聯名文章《拯救紐約,學習倫敦》(To Save New York, Learn From London),批評紐約金融市場監管過度、無謂的訴訟太多,以及會計準則與國際不接軌。他們指在新股集資方面,紐約的地位已受香港和倫敦威脅,擔心令紐約交易所失去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領先地位。  ■綜合報道

全球證交所掀併購熱

 環球證券交易所掀起收購合併潮,美國納斯達克(NASDAQ)早前提出以27億英鎊(約409億港元)收購倫敦交易所,而紐約交易所亦提出與泛歐交易所(Euronext)合併。

 NASDAQ擁有倫敦交易所近29%的股權,是其第一大股東,它在今年3月提出收購的計劃,卻遭倫敦交易所拒絕。NASDAQ上月將收購價提高31%後再次提出併購要求,倫交所董事會仍以收購價過低為由全體一致拒絕。德國交易所、麥格里銀行和紐約交易所以往都曾表示有興趣收購倫交所,但都無功而還。

 倫敦交易所成為群雄鹿逐的對象大有原因。倫敦是歐洲最頂尖的金融市場,而倫交所在當地一枝獨秀,又吸引很多外國公司在其創業板上市,而且交易科技在歐洲可算是數一數二。不過分析認為倫交所與NASDAQ合併也有好處,NASDAQ有一流的科技,善於吸引創新型的企業,又可為倫交所提供更多的流動資產。

港交所料短期不會易主

 紐交所環球企業客戶組執行副總裁卡爾漢表示,全球證券交易所合併已成趨勢,紐交所會參與這股併購熱潮,她坦言對亞洲的交易所有興趣,但目前的首要工作是完成與Euronext的合併。由於香港法例嚴禁外資收購港交所,相信港交所短期內不會落入外人手中。  ■《經濟學人》/網上資料

新興市場看好 明年回報料逾10%

 今年全球經濟成果優於預期,美國、中國大陸及香港等股市均創新高。展望未來,投資顧問分析指,明年全球經濟雖放緩,但仍呈溫和增長,下半年比上半年表現為佳,建議可買入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的股票或債券;穩健做法可採全球資產配置,以五三一一的比例投資全球股市、債市、房地產及商品市場。

 國際研究機構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預測,2007年全球、美、歐盟、日、中國大陸、亞洲(不含日、中)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3%、2.4%、2.2%、2.1%、9.2%、5.1%。部分投資顧問看好亞股長線經濟表現,台灣的富邦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丁予嘉建議,投資者可以加碼持有新興亞洲的股票,特別是台灣、東盟、中國大陸及印度,預估這些地區明年的投資回報率至少有10%到15%。

專家:中國續旺5至10年

 部分投顧認為中國大陸股市及印度股價已偏貴,不過,丁予嘉表示,這兩個地區經濟動力仍相當旺盛。甚至有專家認為,中國大陸經濟向旺的氣勢可望維持5至10年,中國大陸股市仍可再攀高。  ■綜合報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