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普京借能源 打造新蘇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7]
放大圖片

 明日是前蘇聯解體15周年。蘇聯變天後,俄羅斯無復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強勢,但國內卻仍一直有前蘇聯時代的影子。有分析人士認為,近年普京上台後形勢更明顯,他意欲將俄羅斯打造成新蘇聯。

 莫斯科卡奈基中心的分析員彼得羅夫認為,蘇聯已解體15年,但目前俄羅斯仍然重踏蘇聯的舊路,「俄羅斯是一個混合體,擁有民主制度的形式,但卻仿照蘇聯時代的系統,沒有真正分權和真正獨立的司法部門,行政部門亦箝制著立法機關」。

抗拒乞求西方接濟

 前蘇聯解體後葉利欽上台,但普京及數以百萬計群眾都視葉氏遺下的只是民主實驗失敗後的屈辱,普京這名前蘇聯國安會特工2000年上台後,便銳意振興國家。他主政後明顯打著復興社會主義的旗號,重新採用蘇聯國歌以及紅軍軍旗,去年又聲稱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此語一出固然震驚西方社會,但卻與俄國人民心中所想不謀而合。

 上月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高達61%受訪者後悔當年蘇聯解體,不後悔的只有3成。民調專家謝多夫認為全因俄國人仍緬懷當年蘇聯是超級大國的日子,接受不了90年代乞求西方接濟,以及車臣分離分子叛亂製造軍事羞辱的事實。「蘇聯解體時,人民感到難過,因為他們習慣活在一個大國,就像青少年渴望聯群結黨的心態一樣,他們看見國家解體後,變得一文不值」。

公民社會植根人心

 雖然西方社會常指普京獨攬大權,扼殺國會和傳媒的空間,又意圖操控格魯吉亞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然而普京卻成功利用豐富能源蘊藏增強國力,年度經濟增長維持在7%,令其支持度一直高企7成以上。國內有否民主已變得不重要,「民眾不會發現言論自由和民主有任何惡化跡象,他們並不真正了解民主」。

 至於前蘇聯異見人士阿列克謝耶芙娜就認為,普京正建構一個蘇聯式政權,非民選官僚重掌國家大部分財富和權力。但她對前景仍感樂觀,因為過去15年大多數民眾的心態改變,公民社會已植根國人心中。  ■綜合外電消息

美歐巨額貸款變空頭支票

 前蘇聯解體後一兩年,俄羅斯經濟瀕臨崩潰,前總統葉利欽遂促請西方國家提供經濟援助,此舉除了為解決經濟危機,亦可強化他在國內的形象,但西方國家承諾的巨額貸款一直未有兌現,使俄國國民認為西方國家的支援只是虛情假意。

 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於92年4月開會前夕,多個西方國家領導人承諾向俄提供240億美元(約現時的1,864億港元)經濟援助,當中包括60億美元(約現時的466億港元)的促進穩定基金,只要俄國表明可將國家匯率固定,這筆貸款便即時兌現。

克林頓曾承諾援助3千億

 然而最終俄羅斯只獲得150億美元(約現時的1,165億港元)貸款,而且不包括俄國需要的不附加條件貸款,所謂的促進穩定基金就一直未收到。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上台後,曾於93年與葉利欽會晤,最後與其他西方國家保證,將給予合共430億美元(約現時的3,341億港元)實際援助及緩解債務負擔,但結果仍令人遺憾,絕大部分援助從未到手。  ■綜合報道

西方「英雄」 俄國「狗熊」

 有兩個名字常伴隨15年前的前蘇聯解體:前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與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葉利欽。雖然他們兩人被西方視為「英雄」,但在俄羅斯卻形象負面,並遭人冷落及遺忘。

戈爾巴喬夫形象負面

 戈爾巴喬夫,一個獲西方社會視為代表「開明」與「改革」的名字,199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如今有30%的俄羅斯人對此人有負面評價,不予置評的有49%,有正面評價的只有16%。戈氏在1991年遇上政變,雖然保得住政權,但大權已落給葉利欽,不久便宣布辭職。

 1996年戈氏曾想過重返政壇,但總統選舉中得票只得0.5%。退出政壇多年來為錢四處奔波,除了到處演講賺錢外,1997年更粉墨登場薄餅店「必勝客」廣告。雖然跟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災難關係密切,但近年卻諷刺地擔任環保組織綠十字國際的主席。

葉利欽執政乏善可陳

 1991年8月19日,共產黨內部策動政變企圖推翻戈爾巴喬夫之時,是葉利欽爬上了政變士兵的坦克發表慷慨激昂的講話,全國的目光從此逐漸由戈氏轉移到他身上,不久後更促成他當選為俄羅斯首任民選總統。但如今民調告訴我們,有55%的俄國人對葉利欽有負面評價。

 葉利欽在1999年元旦時退位欽點普京上台,普京就任總統後第一件事就是要給予葉利欽免受起訴權,否則他可能已被控變賣寶貴的國有資產、兩度攻打車臣,以及容許1998年經濟崩潰等罪名。懷念超級強國風光時代的俄國人,即埋怨葉利欽1991年12月8日大筆一揮解散前蘇聯,亦埋怨他執政8年間社會動盪、罪案泛濫。  ■綜合外電消息

美防長憂俄國復興

 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前日對前中央情報局局長蓋茨,接替拉姆斯菲爾德擔任國防部長的任命舉行聽證會,並投票一致通過蓋茨的任命。蓋茨在聽證會上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極欲利用國內的豐富能源蘊藏,恢復俄羅斯的強國地位,情況令人關切。

 有望成為新任國防部長的蓋茨在聽證會上重提,1980年代時美國曾警告西歐國家,不要依賴當時前蘇聯的天然氣供應,否則只會被對方箝制,如今普京似乎又重施故技,今年初俄羅斯一度切斷了通向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此舉一下子令經由烏克蘭輸入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國家出現能源短缺。

 蓋茨說:「20年前的事重現我們眼前,俄羅斯意圖利用能源優勢脅迫鄰國,明顯地部分歐洲國家已開始感到憂慮。坦白說,我認為普京現在所做的,是想重新確立俄羅斯為一個強國。」  ■綜合外電消息

中俄關係處蜜運中

 中俄關係近年愈見密切,很大程度由於他們有共同「敵人」—美國霸權。自北約出兵南斯拉夫一役起,兩國齊聲反對之餘,亦窺見美國霸權的風險。中俄在聯合國安理會常跟美國唱反調,「911」後忌憚美國在中亞國家增加軍事影響力,去年合力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要求美國訂下撤軍日期。

 俄國豐富能源對經濟急速起飛的中國愈見重要,中國勢將成為俄國能源的大買家,而俄國武器的最大買家也是中國;而俄羅斯近年亦受惠於中國價廉物美的工業製品,勤奮的中國工人在俄國十分吃香。無論在政治還是經濟上都相輔相成,難怪中俄關係近年處於蜜運中。 ■《經濟學人》

前蘇聯解體事件簿

 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佈獨立,各加盟共和國離心傾向迅速增強。

1991年5月:戈爾巴喬夫與15個加盟共和國領袖達成協議,同意組成「新蘇聯」。

 1991年8月14日:蘇聯公佈新聯盟條約文本,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將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簡稱仍為「蘇聯」。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突然發佈命令宣佈,鑒於總統戈爾巴喬夫健康狀況已不能履行職務,根據蘇聯憲法,他本人即日起履行總統職務。

 1991年8月19日:在黑海海濱克里米亞半島休養的戈爾巴喬夫被軟禁在別墅內。

 1991年8月19日: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利欽不聽令於緊急委員會的命令,跳上議會大廈前的坦克發表演說。

 1991年8月22日:葉利欽宣佈拘捕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主要成員。

 1991年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佈辭去蘇共總書記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

 1991年8月底:宣佈獨立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增至11個。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同時宣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已不存在」。

 1991年12月21日:俄羅斯等11個獨立國家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舉行首腦會議,通過《阿拉木圖宣言》等文件,正式宣告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在電視講話中宣佈辭職。克里姆林宮換上俄羅斯聯邦國旗,取代鐮刀錘子旗。 ■本報資料室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