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毛澤東談魏晉南北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09]

.蘆 荻.

 1975年5月至9月,毛澤東因患眼疾,請北京大學中文系教師蘆荻為他讀書。在讀書間隙,毛澤東就文史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談話。本文是蘆荻教授對部分談話的回憶。

 30年前的往事了。1975年的一個暮春之夜,我如在夢幻中一般,被帶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面前。燈火輝煌的游泳池大廳裡,身著潔白棉針織衣褲的毛主席,端坐在單人沙發裡。他面容有些憔悴,雙目茫然地投向前方(後來我才知道,主席患重度白內障)。這和我心目中認定的「神采奕奕」、「紅光滿面」的毛主席形象,有如此大的反差!我不禁惶恐、緊張,心頭還升起了困惑和迷茫。

初識同誦懷古詩

 平息我情緒波濤的,是他老人家和我共同背誦了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

王溶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直到含有我的名字的末句,我才恍然悟到毛主席吟誦此詩的動因。這風趣典雅的幽默,不僅讓我平靜下來,而且迅速地拉近了我和毛主席的距離。我不禁為老人家高超的、藝術的領導魅力深深感動。

 毛主席背誦時,流暢自如,吐字有力,節奏鮮明,沒有留滯和停思。但是,我覺察到他臉上浮漾出沉重的表情,語波、聲調中還流露出蒼涼之感。

吟詠魏晉發感思

 《西塞山懷古》,是吟詠魏晉之交,西晉揮師金陵,東吳降滅的史跡的。詩中隱含著中唐以後作者弔古傷時的感慨。從毛主席後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南北朝這段中古史,感思甚多,談到某些細節,如數家珍;對關於魏晉南北朝的評價問題,尤為關注,並批評了傳統上貶抑、否定這段歷史的觀點。

 我從教的專業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主要的分工段恰好是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對這段文學的發展、創作和社會文化背景比較熟悉。我了解,自中唐以來,士大夫對魏晉南北朝的評價,除其間的書法、繪畫和個別作家外,大多持批判的觀點。北宋的大作家蘇軾在他的《潮州韓文公廟碑》一文中,曾讚美韓愈所說的「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和隋。「文衰」、「道溺」四字,可說是對魏晉南北朝批判觀點的高度概括。這種批判觀點,後來成為傳統的定見,並一直為後世所承襲,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

 毛主席不贊成這種因襲和定見。1975年6月18日,毛主席讓我找出蘇軾的這篇文章,讀給他聽。他邊聽邊搖頭。他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大動亂,大分裂,這不好,但當時的另一個方面是,南方的廣大沃土,全面地得到了開發,生產技術普遍提高了。這是經濟上的發展。說罷,他用右手按下半抬著的左手的一個手指。又說,許多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後,戰亂頻仍,南北對峙,這不好,但民族大融合,大家庭在新的組合中穩定了,文化也交流了,豐富了。(一)  ■原載《黨的文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