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第一次看清大伯的模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27]
放大圖片

 ■張學良、趙一荻在台灣幽禁初期。

  ——記憶中的大伯張學良 張閭蘅

 我上高中時,大伯、大媽才從高雄搬回台北,但還是不允許與家人見面。記得一個星期天,迪克(盧致德)約我們一家去做客,他家隔壁住著董顯光(原「駐美大使」),聽說那天大伯、大媽會到董顯光家做客,這次,我們是隔著大玻璃窗觀望。我終於看清了大伯的模樣:個頭不太高,有些發福,頭髮灰白,幾乎掉光了。哦!這就是張學良?我的大伯!這就是奶奶、父母牽腸掛肚時時念叨的大伯,我怎麼也想像不出當年「英俊少帥」的樣子。心裡甚感不平的是,這個政府真不講道理!為什麼把我們的長輩關了那麼久?見一面跟「做賊」一樣。太不公平!

 那一天,大伯、大媽的模樣,凝刻在我的記憶中。

 高中畢業後,我到美國留學。1965年是我留學後第一次返台省親,也正是這一年,我在家中與大伯、大媽見了面。聽家人說,大伯、大媽搬到台北後,在北投復興崗建房,與過去相比,稍許自由些,大伯到台北市區總會來家坐坐。

渴望親情 享受聊天

 說是正式見面,畢竟隔了兩代人。大伯是張家的長子,與我父親雖為異母兄弟,懸殊甚大。大伯帶兵打仗時,我父親還是嬉戲打鬧的頑童一個。寒暄之餘,我看著兩位長輩,歲月的滄桑似乎都刻在他們臉上,大伯的言語中不失機敏活潑,大媽話不多,眼神中總有一絲淡淡憂鬱。他們大都與奶奶、媽媽交談,我在旁邊聽著,大伯會不時看著我,眼神裡充滿了親情與關愛……這次回台灣,與大伯、大媽見了兩三次,我就又回美國紐約。現在想來,當時見面,沒有好奇與激動,彷彿原本就熟悉並無陌生感。淡淡的問候中,能感受到大伯、大媽對親情的渴望和希望同張家晚輩即我們姐妹聊聊天……大伯、大媽身邊沒有別的親人,他們的子女均遠在美國,只能靠書信來往。大伯知道我在美國留學,見到我是否會想起他們在美國的兒女呢?我不知道。但他看似不經意的凝視眼神,卻長久留在我的記憶中。

「離婚」「結婚」 警戒緊跟

 讀完大學,找到工作。我已習慣美國的生活節奏與環境,如果不是生了一場病,我可能會一直呆在美國。在紐約期間,一入秋我就傷風,越冷越嚴重,吃什麼藥也不見好轉,美國的大夫建議說,最好換個環境,到溫暖的地方呆上一段時間,否則很難恢復。沒辦法,我只好回台灣,想先回家休息一段時間再說。在外一人又多病,還是家好,這樣我又回台灣了。

 1967年,我回到台灣,回家的感覺真好!我們在台灣的親人,大大小小好幾十口人,如果聚在一起,真是不一般的熱鬧。最常來的總是大伯、大媽。1964年他們在台灣經歷了「離婚」、「結婚」,人生對於他們來說,除了相依相伴形影不離,已到無慾無求的境界。每星期起碼來我們家三到五次,每次來,總要弄出很大的「動靜」。一群時刻跟隨的「服侍」先進家轉一圈,看有否陌生人後,便在門外警戒,有時甚至坐在屋裡,面無表情地聽我們家人聊天。(二) 摘自:《縱橫》06年第12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