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樹仁正名大學意義深遠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28]

林友樹

 香港樹仁學院係一九七一年由名教育家胡鴻烈、鍾期榮伉儷自資創辦的一所私立專上學院。三十五年來,該校秉承「樹德立仁」、「自強不息」的宗旨,師生同心同德、嚴格校訓、改革教育、成績驕人、校譽日隆,為本港教育事業培育了數以萬計的精英人才,蜚聲海內外。

堅持現代大學的理念與追求

 眾所周知,大學是思想最活躍、最富創造力的殿堂,也是新知識、新科技、新思想的搖籃。作為人類神聖的精神家園,樹仁擁有崇高的辦學理念與追求。她以「敦仁博物」之校訓推行仁者教育,冀培養仁人君子,宏揚中華文化。深諳中國傳統文化的校監胡鴻烈與校長鍾期榮,打破「諸子出於王室」的格局,致力提供「全人教育」、「終身學習」、「以人為本」,輔以新科技及新知識,為未能入讀政府資助大學的青年,開闢大學之路。培育獨特優良的校風,將「敦仁博物」的抽象概念,以具體的人和行為表現出來,這是多麼難能可貴。胡校監曾說過,當時香港只有兩所大學,香港大學傾向收取中七英文能力較好的畢業生,行三年學制;以中文教學的中文大學則取錄中六學生,行四年學制,收生人數較少。為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樹仁也順理成章採用中文教學,「為學生提供傳統的正規大學課程」。樹仁的三十五年,讓人深刻地理解「敦仁博物」的真正含義。胡校監和鍾校長正是以身作則,向學生示範如何做學問和做人,用誠意和毅力接受各種挑戰,終於踏上成功之路。

 一九七八年港英政府發表《高中及專上教育發展白皮書》,建議樹仁、浸會、嶺南改為三年學制,否則將不獲政府資助。由於三年學制違反了該校的辦校理念,因而不願接受港英政府的資源,拒絕「二二一」的辦學模式(即現在兩年預科再升三年大學之制度),堅持四年大學制。自此成為自負盈虧的專上學院。換言之,當年該校若願跟隨「四改三」政策,那麼香港早有樹仁大學了。中國有句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樹仁的文憑課程獲得理想的評審結果,自二○○一年八月獲得香港政府批准可頒授學位起,已先後開辦經學術評審局評審通過、港府正式承認之十個榮譽學位課程。香港學術評審局已在今年暑假通過樹仁具備自我評審資格,成為該校邁向大學的關鍵一步。加上近年教統局重提「三三四」學制改革,再一次證明當年樹仁堅持四年制的決定正確,教學水平和質素均獲肯定與好評。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早前在該校文康大樓開幕典禮致辭中讚揚該校從來沒有依賴政府資助,一直以自負盈虧的模式開辦高質素的專上課程,是民辦教育的典範和楷模。

學校規模與設施充足和完善

 樹仁學院現有十個學系、學生三千多名,去年起已有大批學士學位畢業生。該校能夠從一所私立專上學院發展為今天規模相當、設施完備和優良的高等院校,全賴胡校監、鍾校長的不辭辛勞、無私奉獻,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以及社會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該校擁有健全的內部管治架構,符合成為私立大學的先決條件。與此同時,該校從一九八五年在寶馬山頂建立十二層的教學行政大樓始,繼而在一九九五年在其右側建立二十層之圖書館綜合大樓。去年又在其左側建立三十層之宿舍文康大樓,使其具備大學的校址規模和環境。「樹仁出去的學生都是好的。」胡校監眼中的樹仁學生都是勤奮,能在社會做出成績的,不比受政府資助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差。對於正名大學一事,他早就信心十足。(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