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不容忽略的資訊基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30]

單仲偕 立法會議員

 最近的台灣地震除了造成財物及人命的傷亡外,也在互聯網上掀起了一場大地震。由於地震破壞本港連接海外的海底光纜,令本港對外頻寬大幅減少。本地用戶未能連接熱門的外國網站,搜尋器及電郵服務。本地的國際長途電話服務及漫遊電話服務也受到影響。在韓國及日本等地更因通訊故障令外匯市場受影響,交易活動一度中斷。事故發生後本地電訊商已立刻採取應變措施,以疏導網絡需求。海底光纜營辦商雖已立即派出船隻作緊急維修,但預計需時最少五至七日才能完成。

應檢討本港整體對外連接情況

 今次事故揭示了多重問題。事故在27日中午開始傳出,但電訊管理局至當日晚上七時才發出新聞稿回應傳媒查詢。明顯地當局的反應未如理想,也顯示當局與電訊商之間的通報機制存在問題。筆者認為應檢討政府與電訊商之間的通報機制的運作,以確保政府能獲得最新的資訊。另外當局亦應加強資訊的透明度,盡快發放有關的消息,讓市民早日了解事件。

 另一方面,現時本港通訊主要透過海底光纜連接海外,更集中在經台灣連接美國這路線。現況會否帶來太大的風險?政府應檢討本港整體對外連接的情況,並研究是否需要改善現行的危機處理機制,以應付區域性或全球性的事故。另外,當局亦應鼓勵電訊商分散對外連接的方法,如加強採用衛星通訊,確保在類似事故發生時本港仍有能力應付必要的通訊。

只重建設的策略有所缺失

 可是,更深層的問題在於本港的資訊基建可靠性。筆者認為今次事故對社會的廣泛影響,正正顯出資訊科技及可靠和穩定的資訊基建網絡對社會各界的重要性。當局寄望本港成為數碼城市,因此一個可靠及穩定的資訊基建網絡是不可或缺的。海底光纜有如網絡上的高速公路,一旦中斷對各類通訊服務造成極大影響。社會各界對資訊科技及網絡的需求與日俱增,這類事故對社會的威脅將會越來越大。

 當局在「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中雖有提及本地的資訊基建,但只集中在興建新基建的環節上。今次的事故反映現時只重建設的策略有所缺失。因此,筆者認為政府應全面評估現時本港的資訊基建設施,包括資訊基建的容量、管理、維護等幾方面,以確保本港資訊基建的速度、容量以及可靠性等都能應付未來的需求。當局應就此議題諮詢公眾及業界的意見,以了解社會各界對本港未來的資訊基建的期望,並在未來的「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之中提出相應的計劃。

 另一方面,我們亦應居安思危,檢討本地的資訊基建的可靠性。例如現時香港本土的互聯網訊息交換主要透過香港國際網際網路交換中心(Hong Kong Internet Exchange,HKIX)。如該中心出現事故,當局有否制訂危機處理程序及後備系統去處理?

 作為新世代中的數碼城市,資訊基建的可靠性至為重要。筆者認為當局應汲取今次事故的教訓,並就以上範疇研究如何加強本地的資訊基建的可靠性,以減少未來同類事件的影響。(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