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如何食得安全又健康是市民大眾日常關注的焦點。早前曾有建議香港仿傚外國,對所有的食肆進行評級制,根據食肆的衛生情況加以評分或分等級,讓巿民在選擇食肆時有所依據。然而卻有論者認為,市民根本不會依衛生評級去選擇食肆,這做法徒然是浪費資源。到底食肆評級制是否有其需要,又是否可收食得安全之效呢? 【食物安全系列之二】
儘管對進口食物,香港已有完善制度去監管,然而仍有不少食物中毒事件發生,這源於食肆對食物處理不妥善。一般市民對於所光顧食肆的衛生情況一無所知,即使食肆門口有貼上「優質旅遊」標誌,但該計劃所審核的,只包括食肆的服務層面上,例如價錢是否明碼實價、貨真價實,前線員工是否對所出售產品具備豐富的知識等,對於食肆處理食物的程序卻不在審核之列。
英食肆評級 資料上網
英國針對國內的食肆安全問題,決定由今年起,規定倫敦所有食肆,不管是快餐店或高級餐廳,都要參與衛生評級試點計劃,接受當局檢查,包括廚具油污程度、食物衛生水平以至廚師整潔程度等。而有關資料將會上載網站,日後顧客在光顧餐廳前,可先上網瀏覽各食肆的衛生情況。而當局有權要求衛生水平差劣的食肆,將其衛生評級展示在餐廳內,令消費者可以望而卻步,以起警剔作用,保障市民的健康。
然而,有多少市民會因食肆的衛生而作出取捨呢?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食物是否美味是選擇食肆首要考慮的因素,其衛生情況只是次要,因此有謂訂立制度其實形同虛設,只是白白浪費資源而已。
減食物中毒 省醫療開支
說到資源的問題,不得不談醫療開支,這佔本港總體開支很大的部分。提倡食肆評級制的人認為,制度可為政府減少醫療開支,令政府運用資源的自由度大增。以英國為例,英國食品標準局主席迪爾德麗指出,由於當地食物中毒個案減少了150萬宗,國家經濟得以節省7.5億英鎊(約114億港元),認為設立評級制,不僅可保障市民健康,亦可大大地節省庫房開支。
定期巡查監察 花費龐大
然而食肆是否符合衛生安全,監管巡查絕不能少。巡查不僅旨在監察食肆是否持續地保持標準,亦迫使一些衛生較差的食肆作出改善。全港的食肆多不勝數,要逐一進行評級的話,再定期派出專員對食肆進行再評估,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巨大。如此看來,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食肆評級制未必能有效為政府節省資源。
對於食肆而言,保持一定的衛生水平本無可厚非,原則上並不反對設立評級制。可是,如何做到公平評級,卻是業界的關注重點。例如有些店舖所處地區可能是污染較為嚴重的區域,又或是處於馬路附近,這些客觀環境因素可能令食肆的衛生情況較其他地區的稍遜,一些富特色的食肆如大排檔,便可能因此而難以經營。另外,受標籤效應的影響,市民難免會將等級較次的食肆定義為「衛生情況不可接受」,減少光顧。這對食肆又是否公平?
業界不反對 關注公平準則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巿民目前大可抱著「眼不見為乾淨」的心態,無視食肆環境問題而大快朵頤。然而食肆評級一旦實施,衛生情況盡現食客眼前,食客又是否可以視而不見呢?
■本報記者 李浩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