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1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視藝園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胸圍帶是藝術假髮也「入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13]
放大圖片

 吳欣慈作品《Who is the dreamer?》加入了莊周夢蝶的「蝴蝶」。

圖、文:鍾欣琦

 如果,油畫、雕塑是藝術品;如果,創作藝術品需要用上特定的藝術物料;那麼,使用假髮、胸圍帶、椅子、絲和貝殼,甚至茶壺等毫不起眼之物,所創作出來的,又是甚麼呢?

 也是藝術品!

 「藝術沒有一個定義,若你是藝術家,說創作品是藝術,就是藝術!藝術沒有分好與壞,只有受歡迎和不受歡迎。」吳欣慈應邀從紐約把她的最新創作帶回本港參加乙城節,即日起在藝穗會展出,作品所用的物料,正是假髮、胸圍帶等。

 當你踏進藝穗會,準會見到一個個在生活周邊毫不起眼的物件,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今次乙城節展覽之一「Weave a Maze(入迷)」的「主角」。假髮、絲、胸圍帶、椅子、奶嘴、茶壺等,眾物件經過吳欣慈的整理、組合,表達她的體會和想法。

拆掉藝術的界線

 十年前,吳欣慈曾先後以不同國家的風景和半抽象為題的油畫作展品,在藝穗會的藝穗節(乙城節的前身)展覽;十年後,她再次舊地重「展」,展品卻完全截然不同。

 不是放下畫筆,只是找到藝術的本相,引爆潛藏的小宇宙。

 「在香港,自己規定哪些是藝術,如油畫、雕塑、水彩等;而哪些又不是藝術,所以未必聯想到將其他物料放在創作中。例如燈就是燈,它只有功能性,倒不會覺得它是藝術。但在德國,學懂了不再規範,把從前對藝術的界線拆掉。」吳欣慈笑說,留學紐約、德國,令她在創作上開了竅,尤其是德國,也許是地大人少,環境寧靜,思想放鬆了,連創作的天空也一併擴闊。

 留學後,首趟將展品由畫作變成一件件用上日常物件重組的作品。八件作品的主題,環繞著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對婚姻盟誓的感受、對中西方女性受壓迫的感受,用上了各種你我忽略的物件,代表了一層層的象徵性意義,訴說著自己的感受。

日常物料更具象徵

 「我覺得用現成物料而非一般認為的藝術物料,除了美感外,當中還多一層象徵性意義。」吳欣慈笑著說。

 就以《Who is the dreamer?》為例,(記者暫譯:誰是造夢者?)就運用了假髮、椅子和紙蝴蝶,把莊子和佛洛依德一併放入其中,表達了中西方對意識與潛意識那種模糊不清的關係,游走於現實與夢境之間,也好代表今次展覽主題「Weaves a Maze」。

 另一作品《Love & Fear》(記者暫譯:愛與恐懼),是一個衣架加上錯綜複雜的胸圍帶,再加一個茶壺。「胸圍帶代表女性肩膊上承擔很重的壓力,茶壺在古時的畫作裡,象徵女性的子宮。」她說,正要表達無論中西方,男性主導的社會也壓迫女性。

 畫畫需要用一雙手,但她更享受「落手落腳」做創作展品的樂趣。「空閒時,我在紐約會到好似香港的五金店舖、藝術用品供應的商店(Art Supply Shop),看看市面上有甚麼可以用來創作,例如不同的膠水和鑽。」

 在今次展覽中,就連奶嘴和貝殼,也被「徵召入伍」,至於用在哪處,就要考考閣下的觀察力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視藝園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