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保守的好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16]

葉世雄

 上期我說香港八和會館是一個比較保守和傳統的戲行組織,可能會引來部分戲行中人的不快,但君子相交,貴乎真誠,面對關鍵的時刻,粵劇界必須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振興運動,而香港八和會館是整個戲行的龍頭,如果由它匯聚屬下各分會的力量,策劃和推動振興運動,應是順理成章的事。

 但今天的振興運動,涉及保存、教育、培訓、推廣、場地、製作、改革等不同的範疇,需要研究未來的市場發展走勢、釐定發展方向、規劃發展方針、制訂發展策略、分配工作、尋找資源和社會支援力量,如果沒有現代管理和發展策略的意識,是很難做得到的。因此,香港八和會館如果能夠因應社會的變化,調整內部的結構和組織,吸納外界專業力量,協助它重新定位,由一個類似「行會」的組織,蛻變成帶領粵劇發展的機構,相信必定能為香港粵劇帶來希望。

 話說回來,今天我們用「保守」、「傳統」等字眼來形容別人,總有點貶意,其實這兩個詞應該只是描寫價值取向和處事態度,不應歸類為貶詞。

 我曾經看過儒家學者唐君毅先生寫給學生的贈言,他說:「君子固窮,保其所保,守其所守」,意思是君子就算身處貧窮、弱勢等惡劣的境地,也會保護和守衛他認為值得保存的東西。

 香港的粵劇界在過去半個世紀,對粵劇最大的貢獻,莫過於它留下很多粵劇的傳統,這和業界重視傳統、不輕言以新代舊的保守態度有莫大關係。

 只要略讀粵劇史,便知道粵劇界曾經是非常「時髦」的,很多西方表演藝術的東西,都移植到粵劇舞台上,但最後香港粵劇回歸到傳統戲曲舞台的格式,卻以極大的寬容度來吸納外省地方戲曲和西方舞台藝術的優點,同時又堅守傳統粵劇的本位,使到我們今天還可以接觸到充滿傳統味道的粵劇表演。

 一九九四年,劇評人黎鍵找我協助籌劃學校粵劇推廣計劃時,就曾經討論過粵劇應變和不變的問題;如果從保存最傳統的粵劇形態來說,最後是不變或少變,但卻會使粵劇變成「廟堂藝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