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2月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憶初執教鞭黃煜難忘學生寬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2-09]

 香港高校喜歡招攬海外學者來港執教,其中有不少是出身內地、赴歐美留學和工作後再轉戰香港的學人。浸會大學新聞系系主任黃煜出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80年代末赴英國西敏寺大學深造,90年代初到香港任教職,一晃已是十多年。自認現在教書教得「得意」的他回憶說,來港的第一年語言不通,又是教師「初哥」,幸得香港學生的寬容和鼓勵,讓他至今仍深受感動。

 回憶北京唸大學的日子,黃煜認為那是一段非常值得留戀的日子。1982年他跨入中國人民大學時,正是中國剛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北京出現許多新變化,讓從故鄉上海北上的他感受頗深。「想讀好新聞,就要學好新聞以外的東西,政治、經濟,尤其有必要。」於是,他常到隔壁哲學系及北京大學旁聽,並一口氣讀完了馬克思的三卷本《資本論》。

學馬克思主義 重建學術基礎

 在人民大學碩士畢業後,黃煜考取包玉剛「中英友好獎學金」,赴英國西敏寺大學新聞傳播系唸博士。英國是今日西方報業自由主義理論的鼻祖,一直在社會主義環境生活的黃煜說,初到英國時「飽受」不少文化衝擊,「即使是英國的超級市場也讓我很吃驚,居然備齊了所有生活用品,既乾淨又便宜。當時在北京,我們還在農貿市場趕集似的買東西。」

 異國的教學方式更讓他耳目一新,「在內地,老師都是手把手地教我們,且任何事情都有標準答案」,到英國後要重塑學習模式,「導師告訴我,他只是教練,和我探討學術問題;也是我的裁判,從學術規範來提醒我如何做學問;其他的,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他還發現自己在北京唸的馬克思著作,在英國發揮了大作用,他笑說:「想不到馬克思在歐洲影響這麼大。」他認為,儘管馬克思主義有意識形態的教條,但學說對人類社會的結構分析、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都有助他重建學術研究的基礎。

推港生訪內地 強化採訪能力

 英倫博士畢業後,黃煜很快便應聘至浸大擔任教職。第一年他的工作便是為「中文新聞」課程授課,這對於不諳粵語的他來說,是一份「苦差」!但香港的同學給黃煜很大的體貼和鼓勵,耐心地適應這位「初哥」的風格。在學期末,學生給黃煜的評分很高,並提到「老師很用心,希望他繼續努力」,讓初到貴境的黃煜非常感動。

 逐漸適應香港的教學方式後,黃煜開始推動港生到內地訪問交流的活動。從1996年開始,他帶著學生走過東莞、廣州、杭州、北京、台灣等地,採訪全國兩會、台灣「總統」大選等,「我希望學生熟悉整個大中華區域,讓他們不僅開闊視野,且能練就在陌生地方採訪新聞的能力。」抱著「有教無類」教育信條的黃煜,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給予同樣機會,希望能為中國培養更多的優秀新聞記者。   ■本報記者 陳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