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聞網外:窮苦童年活得有志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05]

——我和「天書」之緣

.韓美林.

 如今,我是個畫家,而我是帶著篆書走了一生的美術道路。在我第一次邂逅篆書時,是把它當成「圖畫」的,它跟我走的不是書法路,而是成了根深柢固的「形象」。為此,我成了「另類」的古文字愛好者。童年裡,石灰和牆就是我的紙和墨。

 兒童時期,父親早亡,母親和奶奶兩人把我們兄弟三人拉扯大。那時我兩歲,弟弟還未滿月。我上的小學是一個救濟會辦的正宗「貧民小學」,但我們不是破罐破摔的人家。早上沒有早點,我吃的是上學路上茶館門口篩子裡倒掉的廢茶。我家再窮也不去要飯,不去求幫告助,不偷不拿,活的就是一個志氣。我小學拿的獎狀不是優異成績獎,而是拾金不昧獎。

奠定扎實文藝基礎

 我母親的祖籍是浙江紹興,她家以前是濟南有名的「大戶」,可惜她趕上了她們毛家破落的年代,但是她有文化。我父親少年喪父,只念過3年書,17歲做了一個名叫五洲大藥房的洋藥房的店員,他的英語能力和自製的藥在那時已顯出才氣,可惜他28歲就辭世了。

 雖然上的是貧民小學,但我是幸運的,因為六個班裡有三位美術、音樂老師,當時學校裡演戲、唱歌、畫畫非常活躍。後來我上了大學聽音樂欣賞課,才知道我小學時期就已經熟背貝多芬、莫扎特的曲子了,小學四年級就苦讀了《古文觀止》。一個洋小學讓我們孩子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六王畢,四海一」,扎實的古文底子早已在小學給「奠」好了。此外,我們班主任還經常讓我給他刻印(其實是鼓勵我),有的同學也讓我刻。拿著幾本篆書的我,成了同學們羨慕和尊敬的對象,儘管我的手經常都是血糊糊的。

老師都是文藝界專家

 那時,老師、同學、家長和我們在一起,雖然環境不好,可是團結友愛,彼此之間充滿著和諧、友善。我們互相勉勵,期待有一個輝煌的明天,我們在校歌中唱道:「但得有一技在身,就不怕貧窮,且忍耐暫時的痛苦,去發展偉大的前程。」

 後來才知道,我們小學的老師和來校訪問過的老師、前輩,都是全國最著名的專家,像李元慶、趙元任、陳叔亮、秦鴻雲等,都是中國文藝界的脊樑。我小學演話劇《愛的教育》,輔導老師就是秦鴻雲,他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的開拓者,也是趙丹的老師。抗日戰爭時期,我們學校仍掛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沒掛紅黃藍白黑的漢奸旗,我們唱的是畢業歌、救亡歌,我10歲就唱「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二) ■原載《解放日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