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玩物益智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任正全 回味香港老照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0]
放大圖片

 ■文:鄭偉強 攝影:潘政祁

 「發展是硬道理」,這信條似乎成為我們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發展帶來經濟改善,民生富足,也促成「去舊換新」的發展生態。但事物的消失,不代表從此被抹去了無痕跡。

 「就如中環天星碼頭,這是無可避免的事。舊建築拆掉了,但集體回憶不會因此徹底消失。有賴每一張老香港照片,讓我們為舊事舊物留下深刻回味。」香港老照片收藏家任正全說。

 「我小時候有集郵習慣,收藏的興趣自那時開始培養起來。」任正全分享他的收藏歷程:「但我慢慢地感到單調,於是嘗試收集更多不同類型的物件,更希望保存一切曾經用過的物件,例如玩具、車票,甚至自己的成績表。」

 「工作後開始對有關香港歷史的物品感興趣,尤其是有關舊香港的老照片。」

 「我的第一張香港歷史物品收藏,是一張來自英國的香港明信片。」明信片正面是19世紀末的香港,背面則寫有一位英國遊客來港旅行時的所見所感,他寫香港的街道、建築物及維港兩岸的景色,大部分與老家英國相似,令他勾起對家鄉的回憶。

 「很想知道外國人怎樣形容昔日的香港。」任正全深被明信片所吸引,於是不斷找有關香港的舊文獻及書籍,從此加入舊香港照片收藏行列。

探索舊照人文風景

 任正全向記者展示十數本香港舊相的相冊,每一頁皆記錄了香港昔日的繁華風采,有如走進時光隧道般。或有一兩張相感覺「似曾相識」,猜猜相中今時今日的所在地,甚有趣味。

 不過,香港久經發展,變化太快,要透過相中的街道和建築物得悉所在地,談何容易?但對全身投入收集舊相片的任正全來說,要找的總會找到。「我在每次得到這些珍貴相片後,便會找尋一些圖片歷史書籍及昔日文獻作參考,以求了解並掌握相中的街道景物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但並非所有照片都有可供參考的圖片資料,又如何尋覓線索?「方法很多,你可從建築物本身特徵推敲所處區域,甚至從背後山形及維多利亞港海岸線,或從舊地圖的街道分佈慢慢作出配對。所以一般收藏懷舊照片的人也有收藏地圖習慣。」

外地訪尋家鄉寶

 「香港開埠初期幾乎是沒有照片記錄的。大約於1860年後才漸漸出現,但景點以港島中上環一帶區域為主。另外舊香港照片的市場一向比較小,流通量不多,所以要搜集舊照片並不輕鬆。」

 任正全表示,要在本地尋找香港舊照片,成功率甚低。「香港早期,有能力添置相機、拍照的,多數是外國人。」隨著外國人陸續離開香港,連帶舊相片也伴隨至他鄉,寄居一般尋常百姓家,或在外地市場中流通。

 「今天不少外國家庭,他們上一輩曾在港生活,更保留不少有關香港的照片及珍貴資料,或許這些資料仍原封不動藏於家中地牢。對他們而言,這些香港舊物可能毫無價值可言。」為了獲得這些相片,任正全會把握每次出埠機會,四出尋找心頭好。

 「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中間人。」任正全說:「我們稱這些中間人為『Dealer』(經銷商),他們專門在全球各地搜購懷舊藏品。」

 搜尋相片之難,也與香港本身的歷史有關。「香港曾經作為重要轉口港,連繫不同國家,一些懷舊古物,也可能因此輾轉多個地方。我試過要從巴西、南非等看似與香港不相關的地方,才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讓收藏品發揚光大

 從搜集到收藏,繼而成為舊照片收藏家,任正全形容一切都是「緣份」。他翻起其中一本珍藏相簿,每張均保存完整,但大多發黃的照片,正是他收藏香港舊照片的緣起。「十多年前認識一位在律政署工作的外籍律師,他雖然不是香港土生土長,但對香港的一切有很深的研究,也珍藏不少昔日香港的街道及風物照片。」任正全說:「其後他退休準備返回老家意大利。他有感香港的古物,理應由香港人保管。故希望在退休前將手上珍藏轉讓予香港人。」

 「相簿本身可以拆件轉售,獲取不菲收入,他卻選擇以平價轉讓給我。」原來當時那外籍律師與任正全約法三章,除要求他好好保存這些舊照片外,更要讓照片發揚光大。

 「獲得這些舊照片,我甚是感激。」為兌現承諾,任正全至今仍孜孜不倦,不斷舉辦展覽、講座、導賞,展示並分享手上的舊照片;他更不斷翻查文獻,為手上的照片作考證工夫。「雖然照片中的建築物早已消失,但我希望為香港歷史留下記錄,我相信藏品應該要經常拿出來,讓香港人了解更多昔日的香港。」任正全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玩物益智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