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1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第一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小知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10]
放大圖片

 「第一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本報現刊登外交小知識與讀者分享。由中國外交史上不同的概念及事件,到與接待禮賓相關的知識,本報將為讀者一一介紹,一方面增進學生及市民對外交的認識,協助推行國情教育,另一方面亦配合競賽「感知外交,增長才識,認識國家、共創未來」的宗旨。

中國當代外交史名詞解讀:日內瓦會議

 日內瓦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首次應邀參加的政府間多邊國際外交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日內瓦談判中所體現出的現實主義精神、所運用的統一戰線策略、所堅持的革命不輸出原則、所推崇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思想,均構成了這次會議上中國外交的主要特色。

 會議召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企圖恢復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統治,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領導下展開民族獨立戰爭。新中國成立後,對越南人民的正義鬥爭給予了大力援助,導致戰局迅速改觀,法國不得不考慮通過談判爭取一個「體面的和平」。1954年2月,美蘇英法四國外長柏林會議達成協定,召開美蘇英法中五大國及朝鮮戰爭和印度支那戰爭參戰各方參加的日內瓦會議,討論朝鮮問題的政治解決和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復問題。

 1954年4月26日,日內瓦會議開幕。由於美國的極力阻撓,會議沒有通過關於朝鮮問題的任何決議。會議後期開始討論印度支那問題,參加者有中、蘇、英、法、美、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共和國(即原南越)、老撾王國和柬埔寨王國。美國企圖擴大印度支那戰爭,極力破壞和解進程。中國代表團採取了爭取法國等多數國家、反對美國破壞、把會議推向前進的做法,尤其在解決劃分越南交戰雙方的集結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7月21日,會議通過了《日內瓦會議最後宣言》。宣言實現了印度支那的停戰,結束了法國在該地區的殖民戰爭,確認了印支三國的民族權利,是印支三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重要里程碑。美國由於拒絕在日內瓦協議上簽字,處於非常孤立的境地,反而更加突出了中國的和平外交風範。

禮賓知識答與問

問:教廷大使有何特別之處?

答:教廷大使即梵蒂岡教皇派出的大使,《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把教廷大使列為和大使同一等級的外交代表。某些信奉天主教的國家,視教廷大使地位高於其他使節,並為外交團的當然團長。但我國和梵蒂岡沒有外交關係,因而我國在加入《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時,宣布對梵蒂岡使節的有關條文予以保留。

 參考網頁: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quiz.fmcoprc.gov.hk/chn/

 資料來源:「第一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網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