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10年回眸變.不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大嶼山驚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5-23]
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 潘頌禧

 東涌新市鎮,這個地方回歸前很陌生,回歸後卻熱鬧過旺角。十年前,東涌還是一片鄉村,居民務農為生,過著樂天知命的生活。如今滄桑巨變,變得連當地人也吃驚:「從不曾想過,今日的東涌竟是這樣!」回歸十年,大嶼山這塊處女地已變身成為集旅遊勝地、運輸樞紐、水鄉天堂、展覽中心於一身的新市鎮;當年的不毛之地,今天已是萬家燈火,小島上整體人口上升近一倍,當中以東涌人口增幅最驚人。隨著區內樓宇於2002年竣工,人口由2000年的1.9萬人,激增至2004年的逾6萬人。

 東涌的原居民當初不曾想過,十年後的今日家鄉竟變成這樣。交通由十年前每日只兩班來往市區的船,變成今天四通八達,青馬大橋、東涌地鐵、數線並行的大馬路,縱橫交錯……當年的茅屋菜田,今日已變成大廈林立的衛星城市,「醫療購物樣樣都有,社會轉變,生活質素好了。」樊志平,東涌鄉事委員會副主席,從小在馬灣村長大。東涌的變遷,他可是親身經歷:「十年前,這裡仍是一塊禾田,差不多所有村民都是務農,朝早起身落田插秧,望出去綠油油,十分舒服。」

醫療購物樣樣有

 但如今的東涌,一切都變了,變得進步。樊志平的堂弟樊福友也認同說:「交通的確方便很多,有病痛去醫院看醫生也很方便,醫療購物樣樣都有,社會的確是要轉變,生活質素好了,人始終要跟上潮流。」當然,這轉變也讓原居民對以往有些少許的留戀。

 樊志平說:「居民當年上山斬柴,落水摸蜆,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很懷念昔日的日子。」他指著現在的逸東h說,「回歸前的馬灣村,今日已變成逸東h!」為了發展大嶼山,政府在九五年向村民提出收地要求。三年後,馬灣村被遷移至較後位置,後來就陸續建起了高樓大廈,現在的逸東h,恍如馬灣村的屏風。

淳樸民風成追憶

 縱有四通八達的交通基建,但對馬灣村大部分姓樊村民而言,礙於東涌少有工作機會,出市區車費又貴,後生的都搬到市區謀生,剩下老一輩留在這裡百無聊賴,打發日子。

 隨著城市化的過程,淳樸民風也成回憶,「以前晚上都不用關門睡覺,現在經常被人打爆玻璃,很多外地人入村,村民經常被盜竊,很麻煩。」

 轉間眼,東涌變的變,拆的拆,給原住民留下來的,只有那間停辦的東涌小學及古老炮台。「政府早前想收回東涌炮台這塊地另作發展,我們當然不願意,一定不會賣。」 想保留的,不僅是一塊地,還有那鄉情鄉風的記憶。

東涌:人口增兩倍 地價翻兩番

 根據大嶼山發展專責小組早年發表的文件顯示,2000年大嶼山人口43,630人,居民多數集中於東涌和愉景灣,分別有1.9萬和1.5萬人。2004年急速上升,島上人口增加一倍,如今共有居民87,000人。若按區域數據分析,東涌人口暴脹得最明顯,增幅222%。且後勁凌厲,規劃署曾推算2010年後,北大嶼山人口將激增至13萬人。

 人丁旺,帶動該區地價同步飆升。政府於回歸後拍賣過兩塊大嶼山地皮,2000年拍賣一幅長沙住宅用地,以1,720萬元被發展商投得,每平方呎樓面地價1,182元;第二次拍賣是去年7月,另一幅長沙住宅用地,發展商以3,050萬元投得,每呎樓面地價約3,162元,反映六年之間,該區的地皮升值1.7倍。然而,與97年樓市高峰期比較,去年拍賣的地皮仍貶值23%。

 有物業代理表示,大嶼山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現在仍有部分規劃未完工,要追到九七年高峰,指日可待。

籲政府重民生

 但離島區議會副主席周轉香表示,政府在大嶼山的規劃上,側重旅遊發展,忽略東涌新市鎮的需要。由於東涌近年有不少新移民遷入,引發不少家暴問題。加上區內失業率高,交通費又貴,地區支援不足,給這些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本報記者 林賽香

一個小島,兩種蛻變:梅窩歸於平靜 昂坪步入煩囂

 十年前欲到大嶼山,先要從港島坐船到梅窩,再轉車去大佛或塘福宿營。而如今入大嶼山,可以直接坐車或坐地鐵去東涌,再坐吊車入昂坪遊大佛。交通方便,令東涌市集每日平均接待數千以至上萬遊人,旺盛的人流令北大嶼山人氣飆升,商戶生意應接不暇,高興得笑不攏口。

 但那邊廂的梅窩,由於不再是必經之路,遊客少了。梅窩商戶十年前做到風生水起,食肆度假屋到處都是,如今卻生意插水,當初做的遊客生意,變成做街坊生意,他們嘆:「得個捱字!」一個小島,兩種蛻變:梅窩歸於平靜,昂坪走向熱鬧,命運迥異。

昂坪:旅業新寵 旺商賺到笑

 昂坪市集佔地1.5公頃,有「昂坪茶館」及「靈猴影院」等食肆及娛樂設施,每日吸引數以千計遊客到訪,為大嶼山近年旅遊發展的重心,市集的商戶自然賺到笑。

 在昂坪市集開設分店的榮華餅家有限公司,以中式糕餅吸引外地遊客。經理黃文修表示,昂坪是政府旅遊策略的重點,對商戶來說絕對有吸引力,「生意沒有理由不旺,公眾反應這樣好,我們當然對前景有信心。」

 能令昂坪由十年前的不毛之地,變身成今天商機處處的市集,全賴懸於市集上、穿梭不息的吊車。自去年啟用後,吊車每日運載數以千計遊客,今年年初三更創下1.3萬單日載客量高峰。啟用半年,累積乘客人次已突破100萬人,遠超當局預期。客如潮湧,自然帶動當地生意。

梅窩:昔日龍頭 轉街坊生意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人流傾斜到昂坪一帶,過去的大嶼山龍頭──梅窩被冷落了。回歸前,梅窩是必遊之地,即使到寶蓮寺吃齋,這裡都是必經之路。位於梅窩的華記飯店負責人黃先生,21年前在島的另一邊東涌,跑來梅窩碼頭旁的熟食市場創業,跟著家姐在這片福地打拚。「梅窩是龍頭,必經之路,肯勤力做的一定有錢賺。」起初,華記愈做愈旺,現已佔有五個舖位,屬於大生意。「回歸前,經濟真的很好,生意可謂『做唔切』,做到抖不到氣,見到客人就驚,日日客滿爆棚,多數是遊客及後生仔,旺得不得了。」但回歸頭五年,島的另一邊開始發展,搭船的人少了,梅窩的人氣悄然散去,風光不再。

 出租度假屋的楊記,老闆楊小姐記得當年梅窩的度假屋經常全滿,人們三五成群前來度假,非常熱鬧。可「九七後生意少了七成,自由行都去買名牌,遊玩又有迪士尼,客人怎會來這些地方?」

 所謂「風水輪流轉」,大嶼山真的發展了。可一個銅板也有兩面,永遠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資深空姐:「啟德一夜搬赤顙丑A好叻!」

 還記得飛機在九龍城的唐樓上飛過,震耳欲聾。

 不知不覺,引擎聲消失了十年。香港人恍如用一句咒語,就將機場由鬧市搬到大嶼山,見證過兩代機場的資深空中服務員關笑華,對搬機場的那一刻記憶猶新:「一晚搬走所有東西,覺得幾叻!」

 隨著機場變遷,關笑華的工作環境亦似轉換「佈景板」般,由殘破的啟德機場,變為「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得主──香港國際機場。但先進設施,似乎始終無法解開她以及一班機場員工對舊機場的情結,「十個同事有九個都喜歡啟德。」

懷念啟德 出行方便

 開往倫敦的國泰航空班機於98年7月6日凌晨零時2分飛離啟德機場,成為該機場關閉前最後一架飛離本港的航機。民航處處長隨即熄滅所有燈光,全港市民一起見證啟德完成逾70年的歷史使命。

 「我很喜歡啟德機場,那裡真的很方便,到任何地方都四通八達,有時落機還會在九龍城買隉A最熟悉這個地方。」關笑華,1975年加入國泰做空姐,轉眼32年。她與其他在機場工作的老同事一樣,最懷念在啟德的日子,正如她說,「啟德乜都有」,搬到大嶼山赤顙丑A難免若有所失。何況關笑華家住九龍城,對啟德總有濃濃情懷:「我家的屋頂有導航燈,靠聽引擎聲已知是哪間航空公司。搬到赤顙冗鰴鶠A真的很無奈,當年最後一班機在啟德著陸後,大家都感到失落,捨不得,在機上及停機坪到處拍照留念。」

 此際的她已身處先進的赤顙冗鰴鶠A但感情上仍認為「新不如舊」,慨嘆說:「赤顙中S遠又不方便,休息時間變相少了,食肆不夠平民化」。

難忘沙士 經受考驗

 2003年沙士在港爆發,世衛在四月向前往香港的旅客發出旅遊警告,航空業大受打擊,每日逾三成航班被取消,客運量急跌六成,多間航空公司告急,不斷削減成本,入境旅客需在口岸接受體溫檢查。沙士令航空業遍體鱗傷,是回歸以來最慘烈一刻,機場員工無不聞「咳」色變,更何況是在機艙內服務旅客的空姐,關笑華也不例外。

 「在機上工作很擔心,初時沒有口罩及手套,公司很遲才向員工派發,想不到會有戴口罩穿制服的日子。這件事很突然,沒有經歷過,不知如何是好。」她們也如驚弓之鳥,有家住淘大花園的同事咳嗽,令其他人大驚,最後公司要取消沙士演習,避免大家更多的接觸。

 回歸十年,機場由啟德到赤顙丑A跟社會氣候一樣經歷了變化,但兩者的感覺卻不一樣。「與港人一樣,回歸我會興奮,做個真正中國人。殖民統治期間建起香港穩固基石,回歸後政治成熟,港人對這方面開始有概念。」但面對航空業生態的轉變,關笑華卻百般滋味在心頭:「這個專業比以前差了,經濟蓬勃,但員工分享不到成果,工作壓力大,勞資關係緊張。」

 發展,對不同人總有不同滋味;但無論如何,社會向前走,你或者跟隨或者被拋離,總要選擇。香港人最「叻」的,就是永遠可以跟上變化,甚至是引領變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10年回眸變.不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