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5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伍曼儀 新官上任三把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5-30]
放大圖片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台長伍曼儀

文:鍾欣琦

 俗語云:「十年人事幾番新」。1997年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因時勢應運而生,剛於兩個月前又換上第四任台長伍曼儀。

 新官上任總會有三把火,她未正式上任已經開始放火。「我未做台長前,已經問葉青霖可不可以影輯相,遲一點我打算再出一本愛心記事簿,放滿所有主持人的相片。」踏入港台總部門口,旁邊擺放的一個拉架,介紹普通話台的主持,相裡位位主持人精力充沛、蠻有神采,正是伍曼儀還未正式「坐正」的第一把火。

 或許,火頭日後會更多。

 女士風華正茂的30年,伍曼儀差不多全投放在五台山上。1977年入行做DJ,先在商台開咪,再蟬過別枝到隔鄰的港台做電台主持、監製,之後由咪前走到咪後,順應社會時局發展大勢,走入中國事務組工作多年,今年的職銜是普通話台台長。

 訪問當日接近傍晚時分,記者到港台跟伍曼儀做訪問。走進普通話台的領域,再推開「的骰」的辦公室門,目標人物霎時出現眼前。伍曼儀面露如陽光的笑容把記者迎進內,加上她唇上淺淺的口紅配上富有中國韻味的上衣,她顯得分外精神。

最緊要有人讚

 新台長上任短短兩個月,看來新工作未有把她折騰得很厲害。「以前自己做節目都是管一、兩個人,最多是五個人,做節目最緊要有人讚,就已經很開心。現在管理一個台,不計全職也有二十多名兼職員工,而且還要整個台有人讚,最好稱讚我的主持人……」伍曼儀中氣十足、一氣呵成道出當DJ和台長的分別,但彷彿「稱讚」是它們的共通點。

 職位不同,同是管理和責任但兩者所牽涉範圍已經倍增,她就連自己睡眠的習慣都改變過來,「奉獻」給工作。「以前只需顧及節目,現在顧及的事情很多,睡覺時也把收音機開住,驚怕有員工沒有上班。星期一至日每天睡醒就立即開收音機兼較大聲量,而每晚要勞煩家人關掉收音機。」她笑說。

 伍曼儀還要「忍」。「管一個台是一個管理,做節目以創意為主,做節目可以立刻更改。但管理一個台,發現有錯我不可以馬上改,需要告訴同事怎樣出錯了,下次不要再犯,這是一個管理。」她慶幸之前修讀回來兩個有關管理的博士學位,總算大派用場。

 今年既是普通話台開台十周年,又適逢回歸十年的大日子,伍曼儀未來可謂「有排」忙。明年普通話台的發展計劃,她說要視乎時代脈搏及趨勢怎樣走,但到底在心底裡或多或少,也有一點點具體的盤算。

 「香港電台其中一個任務是培訓更多廣播的專業人士,而普通話台方面也需要多一點人才,所以明年初將會在學校多辦主播訓練班,並考慮從舉辦公開的主播比賽中,發掘有潛質的新星。」這位新掌舵人滿肚密圈、雄心萬丈。

「合約錯不得!」

 上任不久,她其實已經替普通話台重新定位,定義要三化(本地化、國家化、全球化),並加入新節目,長遠而言把普通話台打造成為在華文地區有特色的普通話台。

 伍曼儀身為普通話台長,說得一口流利而又標準的普通話,看似應分;事實是「為勢所迫」。

 「97、98年開始被派到內地工作,97年終於認真地找老師上了3個月私人教授的普通話課,糾正發音。當時上普通話課一小時要二百元,很貴、很肉痛!」伍曼儀上了約13小時的普通話課就「縮沙」了,靠老掉牙兼較為便宜的方法繼續學普通話——聽歌和睇戲。

 但並不足以應付工作需要,無形中迫使她再向高難度挑戰。「2000年我被港台派去中國事務組,聽和講普通話都可以,但就給那些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考起,『最慘是上海人、長沙人的普通話,真的想死,好難呀!』當年入內地工作聽普通話很辛苦。」憶起七年前的往事,伍曼儀說得七情上臉恍如昨天發生。

 「北京口音的普通話很難聽,捲舌捲得很厲害!我傾談合約時,曾經試過有幾次聽得不明白,我聽唔到我會錯嘛、會死的!記得吃完晚飯再加飲酒,飲到約十點鐘,翌日早晨又要馬上離開,所以當晚上十一、二點回到房間後,把傾談完後的合約內容寫下,例如時間、人物、銀碼等,離開前再給對方看清楚有沒有問題。」若把學習普通話比作習武,新台長此際應該已修煉至最高境界。

 「回來後專買北京的電視劇集看,如《喬家大院》等。我知道是北京人的電視劇,就去買回來,甚至返內地買。」新台長教路,電視劇有地方特色,買北京電視劇就是北京口音。假若想聽湖南口音的普通話,就要買湖南的電視劇,「離開廣東以外,聽普通話就很辛苦!」

 經過多年的修煉,正果早已修成。「Thanks God(感謝神)喇!如果湖南人民電台打電話過來,大致上都不會聽錯。如果有很重的地道口音的普通話,我大約都明白九成。」伍曼儀剛才痛苦的表情轉瞬間變得從容,笑容再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